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瓷器的生产离不开工艺,也离不开后天环境对它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会在它身上留下不同的印记,不同的保存环境也会给它造成不同程度的自然损伤,称之为自然旧貌。痕迹学鉴定,其实就是在找出陶瓷器身上的这些印记,类似于司法上的物证鉴定。笔者将它们分成了六个方面及步骤: 一、胎质鉴定; 二、成型工艺鉴定; 三、装饰工艺鉴定; 四、釉和施釉工艺鉴定; 五、装烧工艺鉴定; 六、真伪旧貌鉴定。 我们在对许...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
很多朋友包括我们同行都曾谈论过一个话题:陶瓷最难鉴定也最容易鉴定。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及到窑口众多,每个时代的东西很多,真假难以辨认,因此很多人对陶瓷鉴定感觉如雾里看花一样。 经实践检验,鉴赏中国古陶瓷要从瓷器痕迹上来分析。 使用痕迹:瓷器传世的最好见证 判断一件东西的真伪,光从釉...
“当中国的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陶瓷 中国陶瓷依然灿灿生辉。”古代东西方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而“BIANC DE CHINE”——“中国白”,这个颇具有东方意境的称谓是17世纪欧洲国家对产自福建白瓷德化白瓷的美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早已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彰显了德化白瓷精湛高超的工艺。 历经千年风霜,今天的瓷都德化古韵瓷香焕新颜,依然瓷香飘逸。在这片因瓷而灵秀的土地上...
目前我们见到的鉴定报告和证书都非常不规范,寥寥几句形容词就代表了鉴定的全部内容,简单倒是简单,往往没有说服力。更何况有些人利用收藏者的无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致使鉴定报告和证书完全失去了公信力。规范鉴定报告和证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 一件器物的鉴定报告或鉴定证书,到底应当如何出具呢?笔者认为如果确定一件器物为真品的话,就要把鉴定的全过程和鉴定内容详细记录在案并表述清楚。它包括器物的名称...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 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
珐琅彩瓷器在雍正时(1723——1735)完全脱离了铜胎画的窠臼,在装饰艺术上更具有中国化。在烧造与施彩上达到珐琅彩的极盛阶段。胎体采用景德镇新烧成的优质细白瓷,轻薄细润。装饰艺术上日趋中国化,中国传统的寓意吉祥的纹饰多见。技术上精益求精,色彩品种丰富并富于变化。画法多样,使珐琅彩的制作在雍正朝达到了极盛。 创新工艺 与康熙时期珐琅彩料全部由国外进口不同的是,雍正时期珐琅彩料已于雍正六年(17...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
近年来,不少电视台开设了鉴宝节目,其中当然少不了瓷器的鉴定。观看时,我们会听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瓷器鉴定用语,你都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棕眼:瓷器表面极小的棕色釉点。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冲线若在口边,可能在受到冲击时继续加长。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鸡爪纹:瓷器上范围较小的放射状裂纹。 磕边:瓷器边上的小缺,一般对瓷器的保管影响较...
款识是书写在青花瓷器上的文字资料。记载着器物的制作时代、地点、作者姓名或作坊牌号、定制者的姓名、堂名、画押记号等。青花瓷款识因属于釉下彩,一般与器物制作时代相同,很难后加款。所以,青花瓷款识的时代风格是鉴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从元代起出现青花瓷器款识,但目前所见者极少,仅有江西丰城县出土的“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青花釉里红四灵盖罐和楼阁式瓷仓;江西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戊子年”青花缠枝灵芝纹罐;英...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以往对耀州窑的研究,多着眼于该窑创烧和鼎盛发展的黄堡窑场,该窑场唐代创建,终于明代中期,延续烧造了800多年。 近年来,我们重点进行...
古瓷器鉴定有什么主要内容呢?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过去和今天,许多的人都有收藏古瓷器的经历,但结果并不一样,有的人成功了,更多的人却失败了。产生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小编总结了古瓷器鉴定以下三个方面: 古瓷器鉴定的第...
醴陵瓷美观大方,它的产地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早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官窑瓷器更具价值 “湖南有两个着名的窑厂,一个是唐代的铜官窑,另一个是清代晚期的醴陵窑。醴陵窑开创了釉下彩工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
很多朋友包括我们同行都曾谈论过一个话题:陶瓷最难鉴定也最容易鉴定。如今,这种说法又变了:陶瓷最难看了,书画最容易鉴定。因为书画家每个人的风格比较单一,虽然有模仿,但还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陶瓷涉及到窑口众多,每个时代的东西很多,真假难以辨认,因此很多人对陶瓷鉴定感觉如雾里看花一样。如何鉴赏中国古陶瓷?本期编辑特别邀请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着名陶瓷鉴定专家王春城为广大藏友指点迷津。王老师坦言,他就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