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希腊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天、地均为球形的,因而早就有子午线及其长度的概念。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约276—公元前约194)便估算了子午线一度的长度。然而,实地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却是中国唐代学者一行。 彻底否决“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谬说 中国古代有发达的传统天学、传统地学,两者都处于世界(古代)的前列。传统天学、地学的一个重要特...
近期,两则与剽窃有关的事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则是,76岁的“言情剧教母”琼瑶,指责于正新剧《宫锁连城》剽窃其旧作《梅花烙》。另一则是,经典歌曲《小芳》的词曲作者以及原唱李春波斥方大同剽窃其作品《小芳》,并给版权总局写公开信,要求维权。剽窃是不光彩的,剽窃也是可恨的。其实,剽窃之风不只是当今社会才有,我国古时早就有之。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剽窃现象。到了汉代,剽窃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
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工作人员日前完成一处古代塔林的发掘和断代工作,调查显示这一遗址从唐代一直绵延至明清时期,时间跨度大,为研究北方地区宗教文化提供了资料。 2013年8月,宣化北山发现一古代塔林基座,共清理出15座塔基和140座和尚墓葬,出土香炉、陶盆、蜡扦、佛珠等20多件文物,从其形制来看,从唐代、辽金绵延至明清。 此次发掘遗址面积2.1万平方米,南北长241米,东西宽1...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在四川博物院临时展厅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郭金龙指着几件展品,现场当起“考官”。5月30日,“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200多件来自新疆的文物在四川讲述天山往事。 仔细观看郭金龙所指的土黄色文物,有的像花瓣有的像树叶,郭金龙的答案让人出乎意料:“这都是唐代的点心。在我们博物馆里,还有几只唐代的饺子,里面馅保存完好。”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很多...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在四川博物院临时展厅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郭金龙指着几件展品,现场当起“考官”。5月30日,“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200多件来自新疆的文物在四川讲述天山往事。 仔细观看郭金龙所指的土黄色文物,有的像花瓣有的像树叶,郭金龙的答案让人出乎意料:“这都是唐代的点心。在我们博物馆里,还有几只唐代的饺子,里面馅保存完好。” 此次展览...
由市博物馆与熬吧读书会共同主办的唐代茶文化讲座昨日举行,中南大学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主任曹进教授通过赏析相关唐代绘画、出土文物等,让观众体会唐代的饮茶方式及追求的情趣,并总结了唐代茶事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昨日的讲座采取主讲人讲述与茶器文物展示、茶艺师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观众可以在现场欣赏古老质朴的茶器,品尝若干种茶。据曹进介绍,唐代茶叶的制成品大多为饼茶,是将采来的茶叶经过蒸、捣碎,制成饼状再烘干...
在山西大同灵丘县,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回寺石像冢遗址”(笔者个人认为命名为“石像冢群”更严密些)。这些大小不一、形如坟丘的石像冢,据考古发现,目前有51座,其中能准确掌握的有43座,疑似的8座。冢内埋藏佛菩萨数量不一、大小不同,散布各处。曲回寺石像冢群规模宏大,形制独特,是佛教史、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是谁为何造这么多佛像?又因何故把这么多佛像埋进地下?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文物界、文化界...
记者23日从成都市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在位于市区的成都体育中心考古现场,发现一处唐代院落遗址,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可能为较高级别官衙。该遗址为近年来成都地区首次发现保存较完好的唐代建筑。 2013年10月,为配合成都体育中心篮球场工程建设,成都市考古队对施工地点进行例行勘探,陆续获得重大发现,今年5月,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发掘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陆续发现有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
唐代白釉磨盘式粉盒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釉磨盘式盒(见图),通高6.5厘米,口径9.1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盒为圆柱形,直壁,分盖和底两部分。盖面平,周围缓坡下至边沿,在边沿上有一道弦纹,盖的斜面至边沿有四处两两对称的浅凹陷处。盒底敛口,口至边沿有弦纹,边沿为平沿。除底外其他均施白釉。此盒细腻规整,釉色温润纯净,是典型的巩义窑白瓷代表器物之一。 唐代巩义窑进入鼎盛时期,武则天至玄宗时期生产较兴旺,...
正在发掘中的遗址 摄影记者郭广宇 张直 成体脚下 唐代官衙深藏千年 去年11月,成都商报曾对成都体育中心庭院遗址考古进行报道,拼花散水小径、砖石路、砖井台引发了市民无数猜想。经过半年的深入发掘,庭院遗址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可能不是庭院,而是建筑等级更高的官衙,且朝代从宋提前到了唐。 大天井 并非端正地坐北朝南 昨日,在成体中心考古工地,记者看到18个小型探方环绕着中央...
正在发掘中的遗址 摄影记者郭广宇 张直 成体脚下 唐代官衙深藏千年 去年11月,成都商报曾对成都体育中心庭院遗址考古进行报道,拼花散水小径、砖石路、砖井台引发了市民无数猜想。经过半年的深入发掘,庭院遗址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可能不是庭院,而是建筑等级更高的官衙,且朝代从宋提前到了唐。 大天井并非端正地坐北朝南 昨日,在成体中心考古工地,记者看到18个小型探方环绕着中央的...
由市博物馆与熬吧读书会共同主办的唐代茶文化讲座昨日举行,中南大学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主任曹进教授通过赏析相关唐代绘画、出土文物等,让观众体会唐代的饮茶方式及追求的情趣,并总结了唐代茶事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昨日的讲座采取主讲人讲述与茶器文物展示、茶艺师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观众可以在现场欣赏古老质朴的茶器,品尝若干种茶。据曹进介绍,唐代茶叶的制成品大多为饼茶,是将采来的茶叶经过蒸、捣碎,制成饼状...
内容提要:左、右豹韬卫系武则天时代由左右威卫改名而来,神龙元年(705)恢复旧名。签署时间为开元十七年(726)的于阗文书上,钤有一方印文为“右豹韬卫 □□府之印”的官印。二十余年前已经不存在的官署名,为何还出现在官印上?对于多次出现在西域出土唐代文书中的这种现象,本文从折冲府的统属关系及其在官文书和官印中的正式名称入手,结合府兵制的废除与边地驻军管理体制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释,进而对唐代在于阗...
“首饰”一词今天多指的女性佩戴的装饰品,可是在古代,“首饰”的意思却专指男人所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中,“袙”是古人戴的头巾。秦代的时候,给武将戴的帽子上增加了红色的头巾,用来区分贵贱。古代男子到了20岁就要举行冠礼,要戴上帽子了,可见在秦代之前,人们就已经把帽子称作“首饰”了。周代时,女人头上的冠戴服饰叫“首服”或“首伏”。 大约从...
《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研究》 王雪玲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有清一代,考证学高度发达,历史文献学成就达到高峰。清儒以其考证精详的学风,从各方面对唐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其成就令人瞩目。对这笔学术遗产进行总结,有利于更好、更便捷地将其文献整理和考证成果运用于唐史领域的研究中。王雪玲的《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研究》,是对这一重要领域作深入探讨和初步总结,为清代学术史研究打开了新的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