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图1所示是一只明代青花牡丹纹罐,高32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12厘米;糙口沿,缺失帽式套形盖;肩饰二细夹一宽带弦纹,其下饰云头纹一周。正面主体绘牡丹一株,两朵大牡丹盛开,上部还有一花蕾。背面可见很美的冰纹开片,其右上方还有一朵花蕾从主枝绕来;下部近底饰一周变形蕉叶纹。罐内施白釉,可见接胎痕,外底(图2)内亦施白釉,底沿露胎,胎细密坚实。从其造型制式、青花呈色、装饰绘图等几个...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
福建德化窑青花瓷的图案装饰雅俗共赏:其装饰的题材内容大量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审美情趣,表现了生活之美和吉祥之意。德化窑青花瓷也正是通过不同的题材充分反映了先民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德化先民们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社会审美意识。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旧时科...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青花...
明正统青花如意纹大口小罐(见图),高6.9厘米、7.1厘米、5.2厘米。造型呈口大足小。足为涩胎,平底内凹,质灰白。通体以简笔如意云纹为饰,青花发色浓淡不一,浅者蓝中泛灰,深者青中透黑。纹饰、造型,颇有元代青花罐之貌,很容易被人误断。然而,同元青花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内口的边沿处,加设有一道青花弦纹线,而此条弦线,属正统至弘治时的装饰风格。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5—1464),由于官窑基本...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元,高25.6cm,口径6.7cm,足径9.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黄釉,外壁以青花绘蕉叶、莲瓣、鱼藻纹。 这件玉溪窑玉壶春瓶是1973年在云南禄丰元代火葬墓中出土的实物资料。元代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此瓶的青花色泽虽不如景德镇青花,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
此罐高11.9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5.6厘米。腹部的吊脚“壬”字形云纹及肩部“王”字形云纹,较成化的制法又有进一步变化,其云纹的中部,均作四棱出戟式,使图案更具装饰效果。青花呈浓蓝色,笔道中带浓重铁锈斑。胎薄质坚,制作工整,造型端庄。 正德青花用平等青,后期使用回青料配石子青。一朝制瓷数量不多,但作品的质量很高,故其用笔细致、器型规整之程度,往往较前朝弘治及后代嘉靖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罐高16.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4.5厘米;器身施亮青釉,釉面平滑、晶莹。主题纹饰为鲭、鲌、鲤、鳜四种鱼,取谐音“清白廉洁”之意。四周辅以水藻、蟹、虾等水生动、植物。用笔细腻、构图饱满,画面具有大富大贵气派。然而,能享受到鱼、虾、蟹等口福的,多是些做官的。换言之,当了官,才会有此等福分。 圈足,胎骨质白、缜密、坚细。釉底内落青花双圈树叶形图记款。底部的釉面上,有较多针孔状小棕眼。棕眼,细...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
罐通高14.7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人物头部的头发似一根长辫子,有的往上翘,有的呈水平方向,且不像前朝那么弯弯曲曲、而是比较直,甚至像一根棍子,这是弘治民窑人物纹的独特之处。此外,构图疏简,画面空旷有幽深之感;白釉与青花反差强烈,有明显的视觉对比效果,均具弘治瓷风貌。 肩部的变形莲瓣纹,为成弘民窑瓷器上的重要边饰。胫部的简化莲瓣纹,始自弘治,沿用至嘉靖时期。
图1 图2 图3 在元、明、清的瓷器上,多有以太极八卦图作为纹饰的,青花瓷上犹多。 太极八卦,是我国古代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一部《易经》,给后人留下许多智慧许多谜。历代的研究者可谓众矣。文王姬昌遭商纣囚禁,蹲在牢里没事干,就演起《易》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从八卦发展成六十四卦。孔子读《易》,刻苦得很,曾经“韦编三绝”。而且将《易》加以整理,作为教科书,传授给弟子们,功不可没。...
圆光纹 空白期:佛教艺术中的圆光纹在陶瓷装饰上罕见,突然出现在空白期,而且又有弘治时的继承,所以应加以关注。图1的内壁纹样和外壁璎珞纹,缠枝莲八吉祥之“单鱼”,都是此时的典型特征,这样就确立了圆光纹为研究空白期纹样的宝贵资料。此纹构思奇特,带云托莲瓣状圆光,外环火焰四射,内书装饰性梵文字。常布局于碗内心,画法精致,有几分神秘与庄严。图2圆光外形与上图相似,画法简率。此器物上的另一组纹样折枝上有对...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碗 高9.8厘米 口径20.5厘米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洪武青花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
青花白蛇传人物故事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史上,瓷器曾充当着大使的角色。昨天在武汉博物馆开幕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上,就展示了105件外销青花瓷,其器形和纹饰都极具观赏性。 在明清两代,青花瓷作为外销瓷销往国外,受到西方贵族的欢迎。不过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青花瓷的造型和装饰纹样常常直接吸取外来文化的因子或异域的艺术元素,甚至有的产品完全按照外国人提供的设计图稿烧造。所以...
资料图 嘉庆瓷器的釉质逐渐变粗,釉面泛青,光润不足,瓷器的釉面上普遍出现轻微的波浪釉和似荞麦粉的针点,俗称“荞麦地”。 嘉庆青花瓷器上的耳系一般非常工整、方正,见棱见角的牌形耳好似古代的玉牌一样,器物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尤其是民窑器。 双狮耳发展到嘉庆时,上头大下面小,模印清晰。一般讲,器物上的耳饰越清晰其年代越早。 另外,嘉庆时出现的帽筒,形体比较高大,有的器身还有镂空装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