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长期以来,陕西法门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道场,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987年4月3日,因为重建法门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人员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真身宝塔地宫,随后的发掘清理,使沉睡了一千多年的数百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在这些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包括一批精美绝伦的具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唐代越窑青瓷。在石刻碑文《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宝器衣物账》中,对于这批的唐代越窑青瓷...
五代时期,吴越王国的钱氏政权也烧造了不少秘色瓷。当时吴越王国在杭州地区,正好是秘色瓷生产的区域,所以有大量秘色瓷。当时秘色瓷不停地上贡给北宋皇帝。五代后期,吴越国跟北宋达成协议:吴越要上贡。钱氏政权不愿意去打仗,也觉得自己跟赵匡胤根本打不了这仗,于是就投降了。 历史上记载了很多这个时期的故事。当年赵匡胤叫吴越王到北宋首都开封去,他不敢不去,因为前面有南唐李煜的例子。李煜就是不去,最后让宋太...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秘色瓷是浙江越窑烧制的一种青瓷,釉色青碧、晶莹润泽,好似湖面般清澈碧绿。过去秘色瓷仅见于文献记载,一直未见确凿的实物,而且所记其烧造年代为五代时期。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13件越窑青瓷,经过《衣物帐》石碑记录对照后得知,这些青瓷确为秘色瓷,至此人们才得以目睹到秘色瓷的真实风采。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秘色瓷所呈现出的悦目色泽...
北宋 盏托 盏高8.1厘米 口径16.5厘米 托高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秘色瓷”制作精美,釉色纯正,更是越窑青瓷中的瑰宝,是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在长达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不仅得到唐宋统治者的青睐,成为贡品,更被当时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因此,“秘色瓷”成为越窑青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秘色瓷”,最早记录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
北宋 盏托 盏高8.1厘米 口径16.5厘米 托高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镠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其说近是。此后历代都有记载,然众说纷纭,致使秘色瓷长久以来跟它的名字一样神秘。 什么才是秘色瓷? 关于秘...
一部《鬼吹灯》,掀起了盗墓小说热,也让很多人对考古、古玩产生了浓厚兴趣。至于盗墓小说中描写的盗掘冥器的过程,更让人对那些古代王公贵族的随葬品产生好奇。事实上,目前古玩界中流传下来的很多精美藏品,都出自墓葬。那么,古代王公贵族的陵寝里,都有些什么呢? 18年前,杭州临安发现了这么一座有代表意义的贵族古墓,根据墓志考证,它葬的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柴窑在瓷学上是经历千年的一大悬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窑究竟是什么。而黄金源先生很早就写过《论柴窑》的文章,对柴窑的来历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论断,后来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所证实。 那么,柴窑到底藏身何处?黄金源说,只能从现存史料和实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答案。他通过不断考证后得出,“因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留有诗句赞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窑的美名,故我们认为,只有生产秘色瓷的越窑才能称之为...
法门寺晨曦 半壁坍塌的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时间回到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正在进行一项古代佛塔的修复施工。当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佛塔地宫。于是发掘工作开始了,4枚至高无上的佛骨舍利和大量奇珍异宝的出土立即轰动海内外, 人们将目光不断投向法门寺,期待更多的发现。 秘色瓷出土场景 秘色瓷位于地宫中室的银香...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唐代越窑釉下彩水盂 越窑刻花碟 柴窑在瓷学上是经历千年的一大悬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窑究竟是什么。而黄金源先生很早就写过《论柴窑》的文章,对柴窑的来历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论断,后来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所证实。 那么,柴窑到底藏身何处?黄金源说,只能从现存史料和实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答案。他通过不断考证后得出,“因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留有诗句赞美秘色瓷,...
窑炉里拿出来的青瓷。右边是闻长庆烧出来的。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 越州有湖,名上林,湖畔有窑,名越窑。越窑始于东汉,盛于晚唐、五代、北宋早期,衰于北宋晚期,至南宋时停烧。 2003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走上了申遗之路。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名单,位列第14位。今年11月17日,上林湖越窑遗址再度进入申遗名单,与龙泉窑遗址联合作为青瓷窑遗址...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叫秘色瓷。秘色,意为秘密之色,充满神秘感。实际上,秘色瓷算是越窑的改进版。今天很多商品都是一代代地改进,历史上的越窑也是这样不停地改进。最早的越窑颜色叫糖黄色,有点儿像红糖的黄色。黄色肯定不如绿色好看,于是它就向绿色慢慢过渡,要追求这个绿色。秘色瓷的颜色就非常青绿了。 目前为止,明确发现秘色瓷的就是陕西法门寺。法门寺的物品入库有单,上面写着"...
图片资料 浙江杭州 涂师平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微博)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