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月20日披露,入选日前评选出的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缘于1999年当地警方与文物部门合作破获的一起涉及国内外的盗掘古墓、走私文物案件。图为战国墓挖掘现场资料图。中新社发 辽文 摄 目前该墓群已发现137座、发掘43座,出土燕文化铜礼器、车马器、兵器等各类遗物近千件,是迄今为止辽宁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前所未见、等级很高且保存完整的最大战...
20日,泸州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迎来了新成员:12块大小不一的楠木棺木、254枚古钱币和1块铜质器皿残件。经合江文管局和当地专家初步勘查,推断这些物品的主人,极可能生活在战国末期至秦朝初期。合江历来是通往黔北的交通要冲,同时也是古代巴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这些文物的发现,很可能会让合江的历史改写。 据称,墓葬中原本还有一把青铜长剑和一个小箱子,现在已经遗失。合江县...
为竖穴土坑墓,还出土了6件陶制随葬品 本报于2011年12月20日报道了省考古研究所在泽州县川底乡和村遗址,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竖穴土坑墓。1月7日下午,经群众举报,泽州县文物局又在和村境内挖掘出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墓,同样也是竖穴土坑墓,并出土了6件陶制随葬品。 当日,泽州县旅游文物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和村段施工时发现一处古墓。随后,泽州县旅游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日前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战国古墓群的勘探挖掘工作有了新进展。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经过对古墓研究,认为此次发掘的战国大墓具有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把建昌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而且将改写考古界“考古不出关”的传统说法,目前他们正在申报其为2011年国内考古十大发现。 揭开战国古墓的面纱 从2000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会同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
已经发掘到尾声的墓群 在白水县史官镇西章村韩侯铁路线施工勘探中,发现了20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群和一座砖箍的汉代古墓。目前,发掘工作已近尾声,出土陶制文物100余件。 昨日,记者来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以西的史官镇西章村。因为雨后土质松软,文物发掘现场并无考古人员工作。五十多米长,十多米宽的坑道中,分布着大大小小12座已经挖开的墓穴。受雨水的冲刷,很多墓穴底部被稀泥盖住。住在现场不远的王师傅说...
新华网沈阳11月23日电(记者李克瑶)23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获悉,考古所近日在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村发现一座距地面5.5米深,占地面积约为72平方米的战国墓葬。这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古墓。 1999年,辽宁省考古所的考古队在此地发现了第一座古墓。截至目前,考古队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可能至少存在200座古墓。在墓葬挖掘过程中,出土了70余个牲畜头...
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战国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众多顶级考古学家强烈支持其申请国宝级单位! 11月16日下午两点,建昌东大杖子村李绍祥家外的空场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现场指导的专家的心脏狂乱跳动……会是“却胡千里...
战国墓现 建昌出宝 战国墓现 建昌出宝 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战国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众多顶级考古学家强烈支持其申请国宝级单位! 11月16日下午两点,建昌东大杖子村李绍祥家外的空场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
案发地点: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 案发缘由:3名男子经常携带蛇皮袋,鬼鬼祟祟进出平水镇四丰村蔡家岙的祝家山,引起警方怀疑 2.7米深的竖洞,1.5米长的横洞,这是3名盗墓贼花两天时间挖掘的“浩大工程”。然而,正当他们在洞里挖得来劲时,却不知自己已成为瓮中之鳖,被浙江省绍兴县公安局平水派出所民警团团围住。 10月17日以来,3名男子经常携带蛇皮袋,鬼鬼祟祟进出平水镇四丰村蔡...
新华网合肥4月16日专电(记者 詹婷婷)记者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自从安徽省六安市一建筑工地4月初发现两座战国古墓以来,经过连日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在古墓中发现了镇墓兽、陶头木身俑、青铜六山镜等罕见文物。 这两座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北墓椁长3.8米,宽2.9米,墓室开口长7米,宽4.24米。不远处的南墓椁长5.7米,宽达3.5米,墓室开口长和宽更是达到8.6米和6.2米, 据考古专家介...
合肥晚报讯 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六安战国古墓疑似镇墓兽,在东厢外藏室积水排尽之后,这个疑似漆木“镇墓兽”完全暴露出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像是镇墓兽,倒是很像猪形漆绘酒具盒。 据了解,有这一看法的依据有三个。其一,作为漆木镇墓兽基座,却无固定上部构件的榫口,记者用目光仔细搜索外藏室,更未发现木镇墓兽上半部分的兽身和鹿角之类。史料记载,一件大型木镇墓兽它是由底座、双首或单首怪兽、鹿角三部分...
锋芒尚存的戈 4月11日上午,六安战国古墓南墓开始发掘,到12日上午,随着排水接近尾声,六安战国墓南墓椁外藏室内的出土器物一一显露真容。 记者12日10时在现场看到,椁外藏室内文物纷纷露出水面,西厢的陶器、北厢的漆器、东厢的青铜器,一件件露出真容,陶鼎、铜鼎、戈、俑、罐、壶、方、洗缶等杂乱堆放,尤其是陶头木身俑、带有龙纹饰的罐、伞等十分精美,而且出现象征身份地位的戈、散落的盔甲散片,镇墓兽等,...
六安经开区发现战国古墓的第十一天,考古队员开始对南墓进行发掘,高规格的下葬、带有吊环的内椁盖、漂浮的铠甲片……每一个新发现都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盗墓贼曾盯上南墓 当六安战国古墓的南墓外藏室棺木打开时,考古人员长吁了一口气,长达十几米的盗洞终究没有找到墓葬准确位置,古墓逃脱不同时代的盗墓贼之手,完整地保存下来,“再向下两米,盗洞就触及棺木了。” ...
4月11日,安徽六安大墓室挖掘现场。考古专家对安徽六安大墓室进行进一步挖掘,更加确认是战国时代的墓室,一些尚未进行清洗修复的文物也初露“容颜”。这处大型古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一大一小,保存较为完整,未见盗掘痕迹,北墓棺椁木材腐朽程度较高,而南边大墓保存完好,初步探察有车马器、陶俑等文物。在下一步的发掘中,专家们期待能有战国时期的兵器、玉器以及印章等可以确认墓室主人身份的文物出...
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古墓的挖掘现场 挖掘工作者仔细清理车轮 马家塬遗址的保护现场 出土的蚕形壶 出土的双耳罐 张家川木河乡桃源村墓坑内出土的铜车马 挖掘出的马头的遗骸 金子铸的十二生肖 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