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继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像佛身与台湾佛光山的佛首完成身首合璧后,中国文物大省山西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塔,也将待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后赴台合璧。 记者17日向山西省文物局证实了上述消息。事实上,早在2011年就有石塔身首合璧的消息传出,由于石塔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加之当地文物部门对此事的慎重态度,合璧一事始终未能成行。 不久前,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3名工作人员专程来到石塔所在地——山西...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考古工作站发布消息,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侯马 祁遗址内1.3万余平方米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祭祀坑822座,墓葬37座,出土玉器400余件,并发现了该地区罕见的北魏墓葬。 据侯马考古工作站站长王金平介绍,822座祭祀坑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埋牲种类有牛和羊。祭祀坑中发现了40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多数有切割痕迹,其中3件玉片发现有模糊的墨书字迹...
8月9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考古工作站了解到,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侯马虒祁遗址内1.3万余平方米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祭祀坑822座,墓葬37座,出土玉器400余件,并发现了该地区罕见的北魏墓葬。 侯马考古工作站站长王金平介绍说,822座祭祀坑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埋牲种类有牛和羊。祭祀坑中发现了40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多数有切割痕迹。其中3件玉片发现有...
中国唐三彩非遗传人高水旺的“侨韵臻藏”个人作品展即日起至8月18日在恒大古玩城举办。高水旺20年前就名动中国,原因是他做的一批高仿北魏陶俑,让故宫专家看走眼,闹出一桩文物界的大乌龙。 抢救文物,却越抢救越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潘家园发生了一起惊天“盗墓案”,近百件北魏陶俑悄悄出现在潘家园市场,国家文物鉴定一位委员将此事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迅速拨款责令有关博物馆收购。但北魏陶俑却越收越...
北魏窑炉(ⅢY1)残长13.7米,由窑前作业坑、火膛和烟囱组成。作业坑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6米,深0.7米。作业坑的东部有炉灰堆积,东壁与附近地面均有一层烧结面,表明这里是窑工把炉灰从火膛清出时暂存炉灰的地方。火膛平面呈马蹄形,残高1.1米。火膛口部残缺较严重,火膛两壁下部残留部分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壁砖,后壁用耐火砖平铺9层,与窑床面持平。窑床平面呈长方形,残长4.7米,宽3.35米。窑室...
北魏平城时期,拓跋皇家墓葬中并无刻铭随葬之制,故而比之后来的洛阳时期,平城京畿地区墓葬中出土的志石相对少一些。但是,作为百年帝都,兼以人口高度集中的大都会,来自东西南北的文臣武将依然为自己身后书刻了大小不同质地有别的砖石墓志。这些砖石墓志虽然一般比较简略,但我们还是能在书法赏鉴的同时,读出许多《魏书》《北史》不曾记载的重要信息。北魏太武帝时,崔浩、高允们不是写过一部《国书》并刻诸平城西郊通衢吗?可...
洛阳北魏帝王陵大修5日正式启动,并封闭不再接待海内外游客。官方称此次大修耗资将超过548万元人民币。 洛阳北魏宣武帝景陵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是中国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 景陵位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院内,是北魏宣武皇帝的陵寝。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系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宣武帝在位时扩建洛阳城,并扩展北魏版图,国势盛极一时。 景陵直径110米,现高24米...
北魏窑炉(ⅢY1)残长13.7米,由窑前作业坑、火膛和烟囱组成。作业坑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6米,深0.7米。作业坑的东部有炉灰堆积,东壁与附近地面均有一层烧结面,表明这里是窑工把炉灰从火膛清出时暂存炉灰的地方。火膛平面呈马蹄形,残高1.1米。火膛口部残缺较严重,火膛两壁下部残留部分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壁砖,后壁用耐火砖平铺9层,与窑床面持平。窑床平面呈长方形,残长4.7米,宽3.35米。窑室...
4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680个参评项目,有25个进入这场最后的角逐,究竟哪些会位列前十?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在拭目以待。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按照多个评选标准,入选的考古新发现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除此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因此也被誉为“文物界...
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北魏石佛像、明代成化斗彩海马纹天字罐、宋钧窑鼓式洗、清高凤翰、黄钰西亭诗思图轴和105导弹驱逐舰……记者昨天从青岛市博物馆了解到,我市6件国宝级珍贵文物,在山东省多个部门举办的“让文物讲好山东故事”活动中入选“齐鲁瑰宝”。今年5月8日,全省入选的上百件文物,将在省博物馆首次展出,青岛入选的文物将参展讲述岛城文化历史。 6件宝贝国宝级 “北宋磁青纸金银书画《...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伊和淖尔北魏墓群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部分遗物又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表明墓主人家族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建立了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 位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境内的伊和淖尔墓葬群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纬度最偏北的北魏墓葬,而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北魏墓葬较少见。考古人员已发现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伊和淖尔墓群中同时发现有地中海沿岸地区文化特色的金银器皿等遗物。该墓葬的发掘证明了北魏时期该地东西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频繁,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实物例证。 据了解,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附近。以往发现的北魏墓葬大多靠近中原地带,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的北魏墓葬很少见。目前考古人员发...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武川县文物管理所普查队员在哈拉合少乡榆树店村北侧,榆树店古城遗址发现北魏广德殿旧址。 今年11月上旬,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在对武川县大青山秦汉长城沿线长城的实地测绘中,对榆树店古城作了踏勘。 踏勘发现,该古城位于低山丘陵的南坡之上,南临榆树店河(当地人称作黑牛沟),榆树店河南岸山势高峻;古城城墙依山势而筑,夯筑的土...
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该所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发现了3座古墓葬,初步断定为两座北魏时期古墓和一座辽代时期古墓。 新发现的这三座墓地建造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的5号墓地,从墓室到墓道将近20米,墓道长度16米,从地表到墓体深度8米左右。盟文体局副局长庄永兴介绍说,这次发掘的这几个古墓遗址,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掘中...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一处新发现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初步认定其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焘442年建造的阴山行宫广德殿旧址。 这个被称为榆树店古城的遗址位于低山丘陵的南坡之上,城墙依山势而筑,夯筑的土墙高大坚实,城墙上有马面、墩台等附属设施;城内地表散布遗物较少,有灰陶片、瓦片等,其中瓦片有外壁素面、内壁饰布纹的板瓦,也有极具北魏时期典型特征的前缘饰指压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