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位贵族女子可能服“仙丹”去世 六朝博物馆展出城北东晋墓中出土的丹药、墓志,浓缩了一“大龄剩女”的悲喜人生 服食丹药,即有毒的硫化汞,是“六朝”一个鲜明的时代特点。当时人们误认为此举有强身健体,甚至修炼成仙的功效。东汉以后,这股“不正之风”刮得很猛,整个中国的精英阶层——士大夫阶层,几乎集体“服毒”。在六朝博物馆,展出了南京象山一座东晋墓中出土的丹药,同时出土的墓志显示,丹药的主人...
博平村的“地主大院”房脊还留着历史的痕迹。 博平村刘氏祠堂的照壁墙。 深冬午后,记者走进这个安静的古村。它静卧在一条干涸的小河岸边,阳光慷慨地洒在村头老树上。村中央的东西北街不再有满载货物的车马滚滚而行,不再有锦衣华裳的商贾在此驻足。曾经繁华若市的街头上,有些败落的豪华老门楼下,老人在用镐头敲击玉米秸上的泥土——看上去,这里就是山东大地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村落。 不查史籍,一般...
昨日从荆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队获知,4月以来,荆州发掘出分布密集的古墓地群,这些墓地年代从东晋至明清都有,持续1500多年。部分损毁墓地遗留器物证实了历史关于荆州古城墙的建造过程。 记者在荆州区纪南镇三红村5组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在发掘武家台古墓地,土坑墓、砖室墓都有,还有弯弯曲曲的排水沟。考古工地负责人张正发介绍,考古资料显示,三红村周边有古墓群。去年10月荆州淡水产品交易中心即将动建,荆州...
永康经济开发区长恬村,又发现3个古墓。昨天,最小的一个古墓已挖掘完成,里面出土了一个盘口壶。挖掘人员称,从墓室和出土器物来看,初步判断为东晋墓。 古墓位于长恬村外一个小山坡上,夏溪村50岁的胡高强最早发现这些古墓,他也是文物爱好者。 11月17日,胡高强到工地附近捡树根做根雕,发现工地东面挖掘现场有个断面,露出几块青砖。根据经验,他判断,那是古墓的排水道,于是在周围寻找。 ...
东晋(317-420)青瓷的胎釉情况与西晋相似,但在装饰上却大相径庭。西晋纹饰追求华丽而东晋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很多,有的只有几道凸弦纹或梳篦水波纹。继东汉瓷器上出现了莲瓣纹之后,东晋晚期使用渐多。另外,西晋后期出现的不规则褐色斑点,东晋时已普遍使用。这时的褐色斑点一般有规律的点在器物的口沿、器盖或者兽眼、鸡冠、羊角等部位上。东晋时也有一些动物形的尊、砚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晋时的写实样子...
近日,经检察机关起诉,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法院以倒卖文物罪判处了一起盗掘东晋时期古墓文字砖倒卖的案件。四被告人分别获刑有期徒刑二年至一年,均予以适用缓刑。 椒江章安街道花园村南山上有一座古墓葬,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去年7月10日,村民朱新在山上砍毛竹根时,发现古墓洞旁叠着好多古墓砖,周边也零星散落着。这些古墓砖青灰颜色,长约30厘米,宽约16厘米,每块均刻有字和鱼、花等花纹。朱新觉得好看,就...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买鸡蛋,我们不用研究那只下蛋的鸡。 但是,我们要研究艺术品,不但要研究那只“鸡”,更要研究鸡“吃”什么料,还要研究它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如果有必要,我们还要研究“蛋”的影响,乃至艺术界、收藏界对这只“蛋”研究、收藏、保护的具体情况。 顾恺之(约345-409年),字长庚,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 顾恺之生活在东晋,作为东晋士族“大家”的子弟,在社会地...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曹娥诔辞》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曹娥诔辞》,高32厘米,长53厘米,粗厚圆丝绢本,北宋宣和装裱,是自东晋流传迄今的楷书墨迹。 曹娥,东汉人,为寻找溺江而亡的父亲舍身投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长度尚以彰其孝行,为孝女曹娥立碑,事见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列女传》。东汉文学家蔡邕有题云:“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内隐“绝妙好辞”之赞美。《曹娥诔辞》所书内容即为碑文,通...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历史和司马家族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司马炎横扫建业之后一直压制建业,为此还把“建业”改成“建邺”,但幸好他没有毁城,不然他的后人都没有逃跑的地方了。今天我们将东晋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各一部,以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白阿莹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规划汇报,对该规划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会议原则通过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规划。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是陕西省重大文化项目之一,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至高性和唯一性。白阿莹对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方案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方案在项目选址上以现有行政区划分规划范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项目设...
温峤是华夏文明衣冠南渡的股肱之臣。29岁时,温峤受命到南京。 322年,志在篡权的王敦以“清君侧”为名,在现湖北鄂州起兵攻破南京,司马睿忧愤中病死。温峤力保之下,太子司马绍顺利即位,因此被王敦视为眼中钉。后来王敦退回鄂州,为了让温峤不再捣乱,就逼迫朝廷将他调到自己部下。温峤假装恭顺,实则“卧底”。 到了324年,温峤已经获得王敦的信任。为了监视南京,王敦派温峤担任镇江地方长...
本报23日A40版报道了鼓楼区幕府东路白云雅居附近的一处工地发现了墓葬以及石武士像,考古部门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据了解这是一处等级较高的东晋中晚期墓葬,而石武士与墓葬并无关联。 目前,一座相对完整的古墓已经呈现在眼前。这座砖室墓由墓道、封门墙、甬道、墓室组成,方砖铺地,从墓道到墓室后壁,长将近10米,最宽处为5米。南京一位文保专家告诉记者,对于...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去年年底,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
去年年底,南京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