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电脑的普及,“纸墨笔砚”的传统书写方式,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使得砚台又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从传统的“文房四宝”变为一种收藏品。其中位列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更是受到藏家的热捧。早在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古董珍玩专场上,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砚台拍卖世界纪录。砚台也被冠之为雅玩之名,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收藏价值引...
天光乍放,晨兴起身,点妥一壶好茶,赏闻半柱沉香,其间的舒适与惬意,古今皆然。而这也是苏轼《赏心十六事》之第九——“晨兴半柱茗香”。香之一事,自古至今,骚人墨客无不偏爱。然而香之用度,无器则无法承托。有好香,自然就要有精致的香炉来相配。而铭刻此六字为款识的宣炉重器,正是著名文化学者、收藏家刘锡荣的最爱,收录于他编著的《钟鼎茗香》(一)之中。 “古人制具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这是明末文...
“我身边的文艺圈朋友,大部分都是文房工艺品的粉丝,有些还曾进行大规模收藏,从未染指过文房收藏的人屈指可数。”传记作家陈文日前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不管是个人收藏,还是从投资目的出发,他们的行为对文房类产品市场的拉动都是很明显的。 近十年来,以嘉德、西泠为首的一批国内龙头拍卖企业对文房杂项板块的持续关注,开始在大众收藏者群体里边引发羊群效应。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年,民间对文房杂项的收藏呈不断升温...
印盒,亦称印奁,是盛放印泥的容器,虽然器形小巧,却是古今文房必备之物。印盒的形制多为方形,也有扁圆形,质地有铜、玉、瓷、珐琅、玛瑙、象牙等。印盒最早出现于哪个年代,因资料匮乏,无从考究,现传世有唐代实物,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印盒的出现不会晚于唐,而盛于宋、元、明、清。由于历史原因,唐、宋、元留存下来的精品印盒十分罕见,而明、清各种质地、形制的印盒则传世较多。 清代由于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的看法...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于水秀)“经济的推动,使得人越来越急功近利。这样的环境下是催生不出好的产品,更催生不出好的作品的。现代的书法艺术缺乏的是一种对于书法风格或者风骨的创新。”马建民开门见山地说。 草书书法 书法搞怪不提倡 “个人是支持艺术创新的,但是创新要基于一种传统的基础,这是必须要继承的,否则只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断流,没有文明可言”马建民说,“但是我个人并不提倡书法搞怪,也许在有些...
古代的文房用品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大件文具有笔筒、笔洗、笔架、笔盒、水盂,小件用具有墨床、砚滴、笔舔、镇纸等。墨床是文房用具之一,其作用是把用后的墨块儿平放在墨床的最高处,墨湿的地方会自然风干,然后再把墨块儿放到盒子里保存,而放置墨块儿的底托,我们称之为墨床。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
秋高气爽的北京即将迎来2014秋拍季,今年北京胜源在突显名家名砚专场的基础上增设了沉香专场、金田黄专场、普洱专场以满足各方藏家对此类藏品的需求,另外在已有的优势专场——现当代书画,瓷器杂项上则继续以“珍”、“精”、“稀”的甄选标准为广大藏家奉上诸多铭心佳作。北京胜源将于 2014 年 11 月呈献一系列卓越非凡的四大名砚及工艺精品。当中包括砚雕泰斗黎铿、刘克唐及张庆明、王祖伟、吴笠谷等在内的数十位...
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很早就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其实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的工具来说仅是四样之宝,就已受文人喜爱、珍藏重视。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明清尤为大量发展了一切文房所需之物,对这些文具辅助工具也是精心设计、购置、摆设。致使其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之工艺美术品。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佳品。文房用具品类繁多、制作精良,有笔筒、笔架、笔洗、笔舐、臂搁、水丞、镇尺、墨床...
福禄寿纹穹顶双层文盒 直径5.7厘米,高3.6厘米 此文盒经模冲成型,银质精纯,形制简约洗练,厚重古朴,周围饰以金鱼水草。“福禄寿”三字分别錾刻于穹顶正面、内面及调色盒底面。文盒分为两层,上层为调色格碟,下层为印盒。底款“奉天萃华纹银”,并附有暗印。这是一件分量较重、品相极美的文案佳品。“奉天萃华”金店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东北金银首饰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店,诚实守信,其...
饕餮纹龙执手蛙钮水滴 长7.5厘米,高3.1厘米 此水滴饰饕餮纹,龙形执手,蟾蜍盖钮,造型奇特。此器虽小巧玲珑,却显威严凶猛。饕餮“有首无身”,具有超人的威慑力量和“协上下”“承天体”的吉祥意义;龙作执手,寓意飞黄腾达;蟾蜍作盖钮,隐含着文人“蟾宫折桂”的美好意愿。
砚既是文房用具,又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有不少石质佳美,雕琢精致的砚,是艺术殿堂里的珍宝;有的古砚具有久远的流传经历,更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对于砚的养护,应提到保护高档艺术品和文物的高度,根据砚的自身特点,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从使用,养护,收藏,配匣等四个方面,进行养护。 砚的使用 砚的使用,主要就是磨墨,磨墨时对砚面,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
手炉,是古人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又名“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手炉,是在火炉的启示下演化而来的。手炉的起源,相传产生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江都,时值深秋,天气寒冷。江都县官许伍为拍皇帝的马屁,叫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放进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十分高兴,捧在手上,便称...
一、文房四宝的历史 1、笔的历史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
上海宝山朱守城墓出土明代笔屏 屏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精彩而重要的发明,由这一基本形制,又衍生出多种便捷、好用的家居用器形式,值得我们仔细总结与盘点。在明清时代,案头小屏风就与毛笔插架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受文人青睐的“笔屏”。 毛笔洗净之后,需要以笔尖朝上的方式竖置,这样笔头上的水液便自动流下,笔心逐渐干爽,也就不会沤烂,一如宋人赵希鹄《洞天清禄》“笔格辨”中所言:“洗笔讫,倒插案上,水流向下,不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