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一块圆润白洁的个性籽玉,天然包裹着一层美丽的皮色,精致神灵的工艺由深渐浅的表现着美好愿望,丰富的层次点出一个富有意趣的主题,而整体构架艺术的表达出文化内涵,然后就是越玩越散发的丝丝温暖,在掌上、在心中、在回味里……我想,我的作品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和爱好有关,它可能是鸡、鱼、花,也可能是鸟,这就是我梦想的作品,那么生动,那么唯美,那么艺术。 花和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们无处不见,无所...
春节前夕,市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举办的《天府遗珍——四川宋代窖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A区)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 此次展览展出包括遂宁窖藏、德阳窖藏、简阳窖藏、什邡窖藏以及其他重要文物共200余件,其中许多重要窖藏器物以及四川博物院旧藏精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我市参展的遂宁窖藏代表性精品文物有50件,精美的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等成为该展览的一大特色。此次...
宋瓷 宋瓷 宋瓷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笔者。 近日来到高古瓷鉴赏家张玉昌先生的陶瓷艺术馆,品茗赏瓷,沉浸于神韵精绝的宋瓷之中,疲惫的心灵也在历史的积淀中渐渐温暖、平静而真实。 提到宋瓷,人们的第一印象就...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首先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著名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最为著名。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件,另有少...
这尊观音坐像高14.5厘米,身材颀长纤细,宽肩细腰,高梳发髻,头戴佛冠,脸型清秀,五官妩媚,相貌温和;着薄裙,身披广袖通肩外衣,袒胸露腹,璎珞飘带环披,腰腹间有飘带作结缠绕;右腿翘起,右臂自然斜搭膝上,闲散自在,悠然潇洒,端坐在一只上仰下覆倒扣相连自然而成的重瓣莲座之上。整座佛像及莲座均施青白釉,釉色莹润似玉,积釉深处色呈湖水深绿之色,细观釉面隐现冰裂之纹。此自在观音坐像,堆塑精细,端庄娴雅,神情...
1月30日,“天府遗珍——四川宋代窖藏文物精品展”展览在深圳市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5月3日。 此次展览将宋代晚期人们的生活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为市民了解南宋时期西南地区文化生活和经济贸易等提供了重要参考。笔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展出的宋代景德镇窖青白瓷和龙泉窖青瓷、奢华的金银器、复古的铜器都十分精美。 据悉,该展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四川宋瓷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出包括...
1月30日,四川宋代窖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A区)开幕,展览包括遂宁、德阳、简阳和什邡窖藏以及其他重要文物共200余件,许多重要窖藏器物以及四川博物院旧藏精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将持续展出到5月3日。 此次展出的窖藏器物以酒器、花器、香器、食器以及文房用具等日常生活器物为主,造型大都简约素雅,意趣含蓄沉静。其中,遂宁窖藏代表性精品文物有50余件,精美的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
1月30日,河南郑州,市民金先生展示家传的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荷口注碗。杨正华摄 1月30日,河南郑州,市民金先生展示家传的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荷口注碗。杨正华摄 1月30日,河南郑州,市民金先生展示家传的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荷口注碗。杨正华摄 1月30日,河南郑州,市民金先生展示家传的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荷口注碗。该件器物高2寸,碗口直径3寸,荷花口,天青釉,外形像一朵荷花,引起古陶...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诸色杂货》中记载的宋代日常使用的铜铁器制品可谓丰富多彩:“如铜铫、汤饼、铜罐、熨斗、火锹、火箸、火夹、铁物、漏杓、铜沙锣、铜匙箸、铜瓶、香炉、铜火炉、帘钩、器如樽、果盆、果盒、酒盏、注子、偏提、盘、盂、杓。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小经纪》中记有:“提茶瓶、鼓炉钉铰、钉看窗、札熨斗。”在宋代铜铁制熨斗是百姓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商品,而且宋代还有札熨斗这个行业。可见宋代熨斗...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么来的。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
记者从安徽宣城市文物局了解到,我国现存唯一宋代双塔安徽宣城市广教寺双塔,历时8个多月全面修缮,已全面完工重展“新”颜。 广教寺双塔位于宣城市敬亭山南麓,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这种既沿袭了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建塔风格,又具有宋代建筑特征的塔,在中国现存的宋代古塔实物中为仅存的一例。1988年,广教寺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宣城当地文物部...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这款宋代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高4.5cm,口径14.3cm,足径3.3cm。瓷碗撇口,深弧腹,矮圈足,足底沾窑渣。通体施青釉。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 此碗婴戏纹饰抓住了孩童体态的主要特点,用洗练的轮廓线将其五官的稚气和胖乎乎的体形生动地刻画出来。 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前,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上唐镇源头村的宋代建筑“活水亭”廊桥已由政府出资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全修复。这座因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诗《观书有感》而闻名的廊桥,又焕发了自己的静谧之美、通达之美、哲理之美。 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加强野外文物保护力度。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南城县聘请专家对零散的野外文物保护进行科学指导。在专业队伍施工过程中,对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建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