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尊古青铜甪端(拼音:lùduān),在福建连城县四堡乡雾阁村的一房邹姓家族中成了世代相传的镇堂之宝,实属罕见。 据查有关史料载,“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旌星之精,灵异如鬼神”。故宫太和殿两边就放着一对,用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
和现代玉器相比,鉴赏明清古玉的难度会大很多,在技术上,需要藏家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生活习惯、玉器的用途、工艺水平等多方面来鉴别,这就需要藏家具有相当的玉器知识和历史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对新玉的收藏,藏家就会对玉材、造型、工艺等比较熟悉,这时候,就可以转向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的明清古玉上。 对明清古玉的收藏,已经不简单局限在收藏范畴,因为明清古玉已经附加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藏家...
《潇湘八景》的母题起源甚早,早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篇》中,就记载有这八处湖南潇水湘江之间的景色,分别是:山市晴岚,烟寺晚钟,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渔村夕照,潇湘夜雨。这八处景色,各有相对应的山水景点,从宋到元明,为诗人、画家所采入笔下的不知凡几,又以南宋和明末两时期最为流行。 明末画家画八景成册,是一种流行风尚,至今传世作品多以册页为主。如盛茂烨所画绢本《洞庭秋月》一开...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此诗为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良知诗四绝卷》第一首,作于嘉靖七年(1528年),书法作品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作为一名思想家,阳明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典籍,但他的墨迹、信札却屈指可数。而即日起至2月28日,在绍兴博物馆举办的“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王阳明个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其书法的空前大集合。据策展人沈一萍介...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联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王密特里达提二世令两万骑迎汉使于波斯东界,随后...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人间天堂苏州,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大行动,扫除的对象是当地无恶不作的“打行”,但这一行动却引发了“打行”的大暴动。 所谓“打行”就是通常说的“职业打手”。充任打手的是一些无法无天的恶少和地痞无赖,他们受雇于人,主要帮雇主摆平仇家。“打行”依仗着人多势众,还自找财路。他们以斗殴寻衅为职业,每天在街巷浪荡,逞拳脚之勇,恃强凌弱,行抢诈骗,还变着花样对市民进行...
疏解城市人口,古已有之。为调控北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明清时期就曾采取过多项措施疏解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其疏解之策对于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北京志·人口志》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经过自发离散和明太祖强制迁徙,原元大都地区居民大量流失,只有9.6万。此后人口恢复和增长主要得益于军卫人口和塞外军民等新移民的大量迁入。到洪武八年(1375年)为14.3万。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
制假、售假、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历来为人们所痛斥。古代虽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日”,但从一些法令条文、史籍及民间笔记中,仍然可以看出古人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和保护。 兵马司兼管“市司” 欺行霸市“无帖”经营“杖一百”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设兵马司,兼管市司,并规定在外府州各兵马司“一体兼领市司”。永乐二年(14...
晚明旅游之风盛行,西湖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作为一个“都市文人”,张岱有关西湖的作品多达76篇。对于他而言,西湖不仅仅是一泊湖水,更是一生岁月的留影。以《西湖梦寻》为代表的西湖小品文是张岱“留之后世以西湖之影”。纵观张岱的西湖小品文,多描写西湖旅游消费的繁华热闹场景和游客们的旅游娱乐活动,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盎然的情韵。旅游服务形态的产业化、旅游消费观念的奢侈化以及西湖旅游的节庆化是张岱西湖...
良渚遗址申遗团队新年愿景展现中华文明最辉煌的遗产 良渚博物院对面,良渚遗址管委会二楼办公区域,常年放着一块申遗倒计时牌。年初六,上午9点,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准时上班“翻牌”——倒计时109天,它在提醒,今天距离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第二个关键节点“国际迎检”还有109天。 春节前,5000年良渚文化迎来了申遗路上最关键的一天——经国务院审批,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 悬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江南第一祠”美誉的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的左厢里。有人曾撰文这样介绍“绩溪县”:中国所有经商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雪岩;中国所有读书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适;中国所有当今的人,都知道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的是,胡雪岩、胡适、胡锦涛,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神奇的安徽省绩溪县。而大明嘉靖...
在一般圈外人眼里,提到明清古典家具都会认为是那种“紫檀、雕花、厚重的”器物,实际上,明式的黄花梨木家具才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的上乘之作。明朝是中国汉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极致状态,而当时“官本位”的社会现状又注定了有钱阶层大多数是文人们,他们将自己的文人喜好、理想和遵循的规则都灌注到了家具设计和制造中。而素雅的黄花梨被当时文人们推崇到了最高地位,简洁、轻灵、注重线条感的素面黄花梨家具就从此达到了最高成...
一直以来,明清家具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十足等因素而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顶峰之作。数百年来,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战火频起,明清家具一直都是家具收藏者的最爱。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家具生产过程中不适用一钉一铆的“榫卯”接合方式,更是让世人赞叹。而且,由于制作这些家具所选用的都是数百年来最为名贵的几种木材——黄花梨、紫檀等,这些木材不仅价格不菲,甚至还可以历经数百年而不涨裂、不变形...
在中国,人与自然永恒地在对话,两种力量在不停地较量,以寻求必须的平衡并作为生存的基础。中国人在思想上追求平衡,在日常生活亦然。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落实平衡的概念而达至极端的修饰,如阴阳成对的桌子便是一例。 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为求静化自然的能量,凭藉的是由物质主义及神秘感而建立的信仰系统及生活方式。在中国,较其他地方尤甚,人要驯服经常敌对的自然:以无与伦比的建造力量来防范洪水成灾、克服地理阻...
15-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海上活动成为最令人瞩目的国际现象。15世纪初,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朝永乐皇帝作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航海活动。七下印度洋,成功地全面贯通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将中西文明交往的重心从亚欧大陆转移至海上,为海洋文明的全球崛起做出了重要铺垫,拉开了海洋时代的序幕。海上事业的鼎盛,彰显了古代中国处于世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