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有一面唐代打马球纹铜镜,直径为15厘米。首先,这面打马球纹铜镜的镜面边缘呈现八角菱花形,这就不同于以往的圆形,让人耳目一新。其次,在镜背的纹饰上,以表现四名骑手打马球的运动场面为主,他们或高举鞠杖,作抢球状;或俯身向前,鞠杖向下,作击球状,而在纹饰的空隙处和外区均填以蝴蝶、瑞草,这使镜背整体纹饰显得生动、饱满,又不繁缛。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是一种骑在马背上用...
名片,见于西汉史籍时称为“谒”。唐代,木简“名片”改为纸制“名片”。唐代的新科进士都以红笺名纸互换,以便交流。到了元代名片称作“拜帖”,到明清时又称“名帖”、“片子”。内容也有改进,除自报姓名、籍贯,还书写了官职。 “名帖”与今天名片的格式几乎相同,而女子的名片,已婚者还加上了夫家姓氏。其大小尺寸也有常式:阔二寸,长三寸。为文人交流、拜访之用。 明代读书人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也...
图一:新郑博物馆藏唐真子飞霜铜镜 真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著名的镜类,见于不少著录,有菱花形、葵花形二种。镜背纹饰通常以龟身与荷叶组成镜钮和钮座,钮下方有荷池,池中伸出一枝硕大的荷叶,叶中突起一龟,镜钮及钮座即由此构成。镜钮一侧修竹数枝,其旁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几案,上有什物。此人正在抚琴弄弦,观之若有琴音缥缈。另一侧树下有鸾鸟一只,正在独自起舞。上方山云半月,表达远方祥云中群山重叠...
固原博物馆馆长魏瑾日前代表博物馆高兴地接受了已故国际友人、美国唐研究基金会创办人罗杰伟委托友人捐赠的5盒完整的唐代墓志,有关部门专门为此举行了捐赠仪式。 唐研究基金会是美国电脑天才罗杰伟于1991年在芝加哥创办的。其宗旨是支持、鼓励和促进中美两国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唐代文化的研究,帮助美国人民特别是美国青年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鼓励中国学者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对唐代文化进...
记者从休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8月初,齐云山景区云岩湖附近发现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这是该景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石刻,比此前有记载的北宋石刻提前了138年。 此次发现的唐代石刻主体为一女性礼佛的岩刻画,宽约80厘米、高约1米。画中女子衣饰华贵,仪态虔诚,双手合十做拜佛状。旁边的文字内容因岩石风化而不太完整,作者不详,但“大和三年十月”等字样较为清晰。据相关专家考证,该石刻创作于晚唐时期的公元82...
记者12日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中国国家文物局投资256万元人民币对始建于唐大和年间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觉寺修缮保护,工程已于近日启动。 正觉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县北10公里的司马乡看寺村,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曾是当地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佛教道场,被称为“大寺”。该寺庙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古代建筑文化遗存。 200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
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 隋唐时期,社会稳定,民族融合,国家繁荣昌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东到日本、朝鲜,西至罗马、阿拉伯,各国使臣、商人沿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奇珍异宝,也将各国特有的文化带进中原,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爆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铜镜在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积淀后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形制多变、制作精巧、题材新颖、纹饰繁复、风格独特,蔚为大观。不但...
唐代鹅型金水滴 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
7日下午,柿铺社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为唐代中期古墓。半个月前,春园西路道路排水工程开始动工。7日下午5时,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施工时,发现了几块印有花纹的青砖,又找到了一个土黄色瓷罐,上面有不少花纹。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大坑周围散落着七八块青砖,每块砖有34厘米长、18厘米宽。施工人员指着土坑横断面上的一个拱形小口向记者介绍,土黄色瓷罐就是从这个小口挖出的。 施工...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广仁王庙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芮城县旅游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投资200万元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广仁王庙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广仁王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距今已有1170多年的历史。广仁王庙也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与大变革,即学界所谓“唐宋变革”。中国传统城市在这一时期亦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种变化肇始于唐代中期,集中表现为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虽然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创建,但都以一定发展水平的地域经济为依托。唐代城市发展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经济功能增强的城市与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依存关系。本文从现代经济学分工与专业化的视角对唐代城市发...
1998年,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一家德国公司打捞出一艘唐代沉船,船上装载了6万多件中国瓷器,其中长沙窑瓷器达5.6万余件,其数量之巨,举世震惊。 7月29日,150余件“黑石号”沉船上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亮相长沙市博物馆。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展示长沙窑瓷器,再次引起大家对“黑石号”和长沙窑的关注。 沉船满载长沙窑瓷器 1998年,德国公司在勿里洞岛海域打捞唐代沉船时,因附近有...
瘟疫侵袭人类,从古至今,都有发生。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记录。两汉时期是古代对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东汉时期暴发的“毒言”是汉代在热带地区流行的通过唾液传播的一种皮肤性传染病。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言毒》中对该瘟有载:“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同代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还有关于防治“毒言”的立法,清晰记录有对“毒言”者,知情者应主动断绝与其接触,不与患者...
这是不是唐代古城墙 考古圈内也在讨论 其实,这两天,在宁波的文保圈内,关于古城墙的讨论,一直很激烈。 鄞江挖出的,到底是不是古城墙?是不是唐朝以前的古城墙? 持认同意见的人说,这是有历史做依据。 史书记载,明州城搬出12年(公元833年),鄮县县令王元玮的办公地方,迁到现在的悬慈村官池南路,因为西面修它山堰,东面和中部都在修水利。 而现在发掘古墙的地点,南面靠小...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在这些诗文题记中,常见的多是诗词和谚语,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广告以及功能用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