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5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主办的艺术.天堂——第十八届(2015)西湖艺术博览会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 王平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田宇原,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郑新浦,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马锋辉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黄健全,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 蒋建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
南山路,柳浪闻莺公园里,藏着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算是西湖边最年轻的博物馆,但是它却把整个西湖装了进去。 这座博物馆叫做杭州西湖博物馆。 时光荏苒,这座年轻的博物馆,也悄悄地走过了10年。 明天,杭州西湖博物馆里,一场名为“万斛汇西湖”的展览,拉开帷幕。 这场展览,将展出300多件与西湖有关的藏品。内容包罗万象,有西湖青铜器、西湖织锦、西湖文献、西湖书画、西湖有关的碑拓、明信片、老照片…...
10月25至26日,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考古网和和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承办。 在本次论坛中,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金手铲”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公共考古活动一等奖,并在会上作了“打造公众真正需要的公众考古...
为展示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召开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古城遗址现场讨论会,同时,为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及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组织召开良渚古城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 与会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
运河庙会今天还剩最后一天 运河庙会第二天,庙会的推广达人们穿梭在各分会场,用相机、画笔记录下庙会的各种精彩。推广达人们最中意的有两处,一个是大兜路的老杭州游园会,一个是小河直街的民国风情秀。 去年的运河庙会,大兜路的老杭州游园会人气就已爆棚,昨天依旧,特别是中午到下午两三点,大兜路上黑压压的全是人。康乐棋、陀螺等游戏摊位被人围得满满当当。 最热闹的当属滚铁环的游戏,七八个铁环,排着队抢,不只...
日前,名师出高徒”——“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之“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首届师生作品联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在赵锡祥、王文瑛、嵇锡贵、陈水琴、朱炳仁五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甄选了80多件师徒代表作品,向社会大众展示两年多来的阶段性成果,传播以师带徒传承的工美技艺以及师徒联动授教的传承精神。 开幕现场热闹非凡,不仅设置了文化沙龙,还有五组徒弟们的现场技艺表演,更有...
今年以来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积极推进开展《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 经与区(局、委)规建局、财政局、文物处等相关部门多次研究讨论,考虑此次规划时间紧、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规划内容多等综合因素,运河综保中心启动邀请招标程序。 通过前期与各规划单位的努力沟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这三家单位参与本次...
近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发文对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公布。新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点名单中,余杭区为55处,其中21处为2004年已公布的文保点,34处为新增。至此,余杭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总计达11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49处,杭州市文物保护点55处。 余杭区新增的34处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基本上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不...
珍贵的剔黑绶带牡丹纹菱形盘、极为罕见的“大明隆庆年制”款剔红双龙戏珠纹碗和仅存五件之一的传世隆庆官款漆器21日亮相浙江杭州,展现中国古代漆器的独特魅力。 当日,从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曹其镛夫妇珍藏的数百件漆器中甄选出来的148件漆器精品亮相展出,年代跨度从宋元至明清,其中既有曾经珍藏于宫廷的官作漆器,也有民间制漆匠人制作的漆器小品,特别是有数量较可观的宋元至明代的民间漆器精品,较之明清标准化宫...
三十多年前,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来到杭州与绍兴,并用他手中的柯尼卡相机记录了他在大街小巷所看到的情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照片又回到了它们最初定格的地方,期待因缘际会中的重逢。10月15日—11月15日,“另眼相看——马达罗先生镜头下的杭州与绍兴”摄影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展览将通过106幅摄影作品重现三十多年前两座城市的生活百态,重温光影交错中的岁月斑驳。 说起与中国的情...
从神秘的甲骨文中,寻找汉字的辉煌历程 汉字起源于远古刻画符号,最晚成熟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发展阶段,其自诞生以来始终绵延不断,一脉相承,沿用至今,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就如一道光,将整个民族的路途默默照亮。 瑞典女作家的一本《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那些文字与生活息息相关,有趣而耐人寻味。就是因为这...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公众探寻过去足迹、与祖先对话的诉求日益强烈,为顺应时代需求和考古行业发展趋势,自2013至2014年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考古现场体验模式,举办了一系列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反响良好,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深化公众考古活动,第一时间与公众分享考古成果,2015年度,市考古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与活动受众进行升级,充分发挥“金手铲”这...
为提升杭州市文物安全技防系统远程监管能力,市文保所就“天地一体”二期项目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 市文保所会同浙江大华科技对“天地一体”二期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再次进行实地调研,并就现状情况、监测内容、监管程序、配套机制和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完善了方案内容的编制。 本次方案优化旨在完善系统框架内容、细化平台功能、提升监测预警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开系统试点范围。此系统平台的推广运行将帮助杭州市...
10月2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杭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源流展》在杭州博物馆南馆机动展厅开幕。 整个展览以汉字为主题,以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为主线,用最新颖的形式、最科技的手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讲述汉字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轨迹,展示汉字的书写艺术及其数千年积淀的妙趣精华。 记录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的文字,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
靠近南宋御街与河坊街,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吴山之上,杭州博物馆总给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感觉。城市的历史与记忆,都留存在馆里,找一日闲,慢慢品味,才能找出埋藏在这些精美文物中的韵味。 杭州博物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规模逾万件。2011年,馆内启动提升工程;2012年,推出北馆“珍藏杭州”馆藏精品专题陈列;而今年十一,南馆通史陈列“最忆是杭州”将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