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开幕式大舞台的LED屏幕。亚心网记者 张万德 实习生 郝晶 摄 6月25日上午,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普通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疆人把双年展当做一次艺术盛宴,双年展的举办对新疆有何重要意义?就此,记者6月25日采访了文化部门负责人、艺术工作者以及学者。 艺术促进开放 谈起本届双年展的意义,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张子康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丝...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这条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上到底遗留下多少珍宝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昨天,国家博物馆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丝绸之路遗宝展”。 据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从丝绸之路沿线重点省市区以及湖南、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相关文物机构,精选出210件组300余件代表性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至明清,其中大部分文物是一级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 丝绸之路: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它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成形,直到 16世纪前一直在使用。它到促进了多种文明的交流,为贸易活动、宗教信仰、科技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实践和文学艺术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便利。路网中包含的这33个组成部分有多个帝国及蒙古王国的都城和宫殿建筑群、贸易契约...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6月22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这条文化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达42680公顷,代表性遗迹共33处,其中我国就占一大半,有22处遗迹。 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也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之路。那么这条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到底...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河南省4处遗迹纳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河南加入“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的可能在增加。 此前在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了东部5省、西部9省的相关负责人,召开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 。但是未包括河南、山东,也不包括上海。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包括江苏南京、广东广...
卡塔尔多哈今天传来喜讯,中国“大运河”和中国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今天15时19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敲下木槌,宣布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由此,中国大运河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46项,居世界第二。杭州也成为拥有西湖、大运河的“双遗产”城市。 中国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是...
丝绸之路文物——红地对鸟纹锦,此为唐朝文物,现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丝绸之路文物——烟色梅花罗绣彩花边单衣,此为南宋文物,1975年南宋黄昇墓出土,现由福建博物院收藏。 丝绸之路文物——铜熏炉,此为汉代文物,2003年12月风门岭M26墓出土,现由合浦县博物馆收藏。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
由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甘肃有5处文物点成功入围,这意味着此前鲜被外界所知的一些遗产将迎来升级保护和开放。 此次申遗成功的甘肃境内5处文物点包括: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申遗成功的消息22日下午一经传开,立即引起甘肃各个申遗点和民众的关注。 焦急等待...
6月18日,丝绸之路旅游专列“长安号”首发仪式在西安火车站举行,满载的近600名游客踏上了他们的“新丝路”之旅。 东方IC供图 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开凿在近百米的山崖峭壁上,图为麦积山石窟一处雕塑造像。新华社发 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当这个项目宣布申遗成功后,现场掌声雷动。各国专家在发表看法时,对这条文化线...
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 修葺一新的张骞纪念馆颇受游客青睐。 中国去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激起了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更大的合作热情。图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最大的非资源领域投资项目——阿克套沥青厂开工仪式现场。 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
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21日在海口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围绕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召开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7家科研院所、文物局、博物馆等联合发布了《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 宣言提出,推进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有利于国际间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做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省、区、市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并在考古发掘、信息互通、物探技...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 在6月15日至25日期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成员国向本届大会提交或联合提交了40项关于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其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中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
新疆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的丝绸,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墓出土的玻璃碗,甘肃靖远黄河渡口出土的罗马鎏金银盘……这些丝绸之路交流史上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如今随着跨区域的博物馆联展,又重新把丝绸之路连成了“线”。 《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正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浓缩千年时光,跨越万里地域的丝绸之路盛景,通过一件件珍品文物,又“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告诉记者,该展览是...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联通西域的第一步,13年后,张骞历尽艰辛和磨难,只身返回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牛羊、金帛等物品到了西域诸国,贯通了这条承载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天路”——丝绸之路。 6月16日,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千年前的王土——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这片...
图为甘肃东部的庆阳市庆城县一汉族土绅墓葬中出土的唐代开元年间胡人俑造型(6月11日摄)。 图为甘肃泾川出土的春秋时代“翼兽形提梁铜盉”(6月11日摄)。 这是在甘肃靖远发现的北周时期古罗马鎏金银盘(6月11日摄)。 近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共展出来自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文物245件(组),部分文物“记录”了东西方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交流的历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