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镶嵌在墓壁上的砖砌式“楼阁”。 近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南水北调供水工程28号输水线路苏蔺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一座镶嵌在墓壁上的砖砌式“楼阁”。 据市文物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冯春艳介绍,该“楼阁”出土于一座东汉时期的砖砌双室墓内,位于前室墓门西侧,“楼阁”主体镶嵌在西壁上,面阔3...
甘肃省河西走廊“四坝文化”东灰山遗址中,曾先后出土了16件铜器。日前在兰州结束的东灰山遗址研究座谈会上,考古学者认为,这些铜器要比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时代青铜器早,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 “先有东灰山遗址中的铜器,后有中原一带商周的青铜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说。 “四坝文化”是公元前2000...
图为中国东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刻有原始文字的石钺。图片来源:国际日报。 中国文物网7月12日编译报道:日前,考古学家称他们从中国东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石器上发现了一种新型原始文字,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这比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甲骨文还早约1400余年,几乎和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文字处于同一时期。 据史料记载,中国目前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可追溯至3600年前的商代。这...
光明网讯 曾参与并见证宁夏考古许多重大活动的著名考古专家钟侃于7月9日因病去世,享年75岁。 1938年生于江西省定南县的钟侃,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9月,他大学一毕业即分配到宁夏博物馆工作。此后,他曾担任过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宁夏博物馆馆长等职务,著有《西夏简史》、《宁夏史话》、《宁夏考古大事记》等著作,此外还发表了几十篇重要学术论文,因业绩突出而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为什么曾侯乙编钟成了乐器,而且是一钟双音?”前日,由市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传播中心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上,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给老外听众讲解编钟奥妙。 李幼平教授是音乐考古专家,他说,外国的钟都是圆的,声音持续时间长,所以只能作为钟,而不能成为乐器。唯独中国的编钟像两片瓦合在一起,声音的衰减较快,所...
截至7月10日下午5时许,经过近20天的发掘,河北省卢龙县蔡家坟商代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最新进展,出土了夹砂绳纹陶片等系列孤竹文化遗存。 据卢龙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赵全明介绍,卢龙县蔡家坟商代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自6月20日启动,目前已经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发掘至第4层,距地面深度约1.2米。目前,已出土了夹砂绳纹陶片和少量的细小石器,以及陶鬲、陶纺轮、陶网坠、石斧、石磨棒(残断)、石坠等可辨认器形的遗物...
M28墓发现棺木 昨日,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又有新动态,墓群中第二大墓M28昨日发掘到关键阶段,露出一块保存较为完整的棺木,外观为彩绘漆面,但漆面已经凸起。目前在叶家山墓地中发现的很多棺木都已腐朽,但这一个保存得还较为完好,现场考古队员解释,这可能是偶然现象,没有太特别的原因。 M28号墓棺木完好,可见彩绘漆面 昨日下午6时许,M28号墓墓底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较完整的棺木,表面可以看...
据市场星报报道,谷阳城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南一公里,浍河南岸,京沪铁路西约200米。听起来这地方“不咋地”,可是地下的“东西”告诉您:“这里在2000年前,不得了!”日前,考古队员完成了谷阳城遗址发掘工作,发现了“玉玺”这样重量级的文物。 看点一:宝贵文物“玉玺” 在本...
截至7月10日下午5时许,经过近20天的发掘,河北省卢龙县蔡家坟商代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最新进展,出土了夹砂绳纹陶片等系列孤竹文化遗存。 据卢龙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赵全明介绍,卢龙县蔡家坟商代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自6月20日启动,目前已经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发掘至第4层,距地面深度约1。2米。目前,已出土了夹砂绳纹陶片和少量的细小石器,以及陶鬲、陶纺轮、陶网坠、石斧、石磨棒(残断)、石坠等可辨认器形的...
近日,山东省龙口市新嘉街道西三甲墓区考古发掘结束。 据介绍,这是山东省龙口市同一区域年代跨度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考古发掘。在西三甲村西、村南及东三甲村东区域,清表19000平方米,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随葬品400余件。墓区横跨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四个时期,距今约2500年历史,对研究这段时期胶东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沿革等具有重大意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