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23日电 (蒋冬 米英)记者23日从位于新疆西部的温泉县获悉,2012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考古发掘现场日前再次传来喜讯,在发掘现场中的I号居址的遗址内,考古工作者再次获得一批石斧、石杵等遗物。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介绍,这批遗物的出土为解释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具体面貌,提供了一批全新的、重要的材料,将推动新疆青铜时代考...
7月23日上午,由汉阳陵博物馆组织策划的“小小讲解员考古体验营”活动正式启动,20多名来自西安、深圳、浙江、山东等地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开营仪式上,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张云代表汉阳陵博物馆致欢迎词,并表达了对同学们人人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小卫士”的殷切希望。第二项是家长代表发言和宣布活动安排和注意事项;最后,为了加深营员们之间的了解,同时突出此次双语夏令营的特色,小小讲解员们用中、英双语自我介绍,...
最近对一个神秘杯子上的代码进行的成功解密,对耶路撒冷古代下水道进行的发掘以及其他考古探测的发现,可能帮助揭开其中一个最大的圣经之谜——到底是谁撰写了《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涵盖了迄今为止一些最古老的圣经文献,可能是战争期间躲藏起来的一些犹太人群体的文化财富。新发现的线索显示《死海古卷》可能是“从耶路撒冷神殿带走的珍藏”。据《圣经》记载,约柜就保...
几年前,考古学家报告称试图挖掘其中一处土丘,但遭遇了坚硬的岩石,首席研究员穆罕默德·阿里·苏莱曼(Mohamed Aly Soliman)认为可能是花岗岩。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去年美国考古学研究员安琪拉·米寇尔(Angela Micol)利用谷歌地球发现的埃及沙漠里的土丘或为消失的金字塔。米寇尔确定了尼罗河沿岸相距90英里的两处区域,它们都包含形状罕见的土丘。在此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遗址考古队”,于7月1日开始了2013年度第三次对辽上京皇城遗址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两周的发掘和钻探,目前,已发现金代时期的街坊、民宅及民宅火炕。 据了解,辽上京科学考古发掘工作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是对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的考古发掘;2012年是对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为了进一步探究辽上京遗址形制布...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收官”,大量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拨开层层历史迷雾,但这一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西周考古发现”,也留下了诸多待解谜团。 记者连日来多次探访叶家山考古现场,力图揭开这个古老诸侯国的神秘面纱。 【爱音乐也爱美术】 此次叶家山墓地M111墓中,发现一组5件编钟。如此多的编钟聚集在这一区域,意味着什么?国家...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香港“文汇报”7月22日报道,以色列一队考古人员最近宣称在耶路撒冷以西发掘到《圣经》人物大卫王的行宫遗迹。假如消息属实,这将是全球首次发现到大卫王的宫殿。 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考古学家加芬克尔带领下,考古人员花7年时间在以色列海贝凯雅法挖掘,其间找到犹太人常用的祭祀用品,这被认为是属于大卫王的物品,加上遗址内不见猪粪痕迹,符合犹太人不食用猪肉的传统。因此加芬克尔认为种种“确...
考古学家将用几年时间对这片遗址群进行全方位揭秘 本报讯(记者巩亮亮)这里回响着, 1219年年近六旬的成吉思汗点齐人马,开始征服世界的马蹄声;这里隐藏着,3000年前萨满教里鹿石沟通天、地、神的秘密……而如今,随着三海子古代石头遗址群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启动,考古学家或将揭开其神秘面纱。 昨日,青河县三海子大型石头遗址群及鹿石考古挖掘工作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阿勒泰地区...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英国潜水考古学家邓克利(Mark Dunkley)和其他三名潜水员近日在英国南海岸以及东海岸附近海域海底发现了一战时期沉没的41艘德国U型潜水艇和3艘英国潜水艇,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用最短的时间探究这座“水下潜水艇墓地”的秘密。 报道称,1918年一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海军对在战争期间丢失的潜水艇有详细列表, 但现在仍有未被找到的潜水艇。人们至今仍不明白究竟发...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3个月发掘74座墓葬,比曾侯乙墓早500年,是湖北省近30年最重要考古发现,同时也被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叶家山墓地为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
2006年,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的马家塬墓地被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开始了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现已发现60多座墓葬和祭祀坑,先后清理墓葬34座,出土44辆马车遗迹。考古学家介绍,张家川曾是秦人居住地,由于秦人建国过程中曾与西戎战争不断,因此墓葬出土遗物既有秦文化的因素,又有浓郁的当地土著——西戎人的文化特点。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多种民族文...
古人不仅会刀耕火种,还会因地施肥。一项最新考古研究发现,欧洲人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就开始使用肥料了。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16日报告说,他们与国际同行一起,对发掘自英国、德国和希腊等国13处遗址的124份古代粮食样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包括新石器时期的大麦、豆子等,距今最久的已有约8000年。 研究人员对这些样本进行碳同位素测定和氮15检测后发现,营养元素氮等含量很高,它们是有机肥料中的主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遗址考古队”,于7月初开始了2013年度第三次对辽上京皇城遗址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两周的发掘和钻探,目前,已发现金代时期的街坊、民宅及民宅火炕。据左介绍,今年辽上京考古工作主要有对方圆2。9平方公里的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全面钻探和对辽上京皇城南部“十字街”方圆500平方米的遗址考古发掘,发掘工...
大阪大学等考古人员在蒙古东部发现了8世纪的突厥碑文。照片为碑文拓本。 图为刻在石柱上的部落纹章。 据日本共同社7月17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16日发布消息称,在蒙古国东部的古迹中发现了写有突厥文字的8世纪石碑。这是首次在蒙古东部发现突厥碑文,将有助于揭开突厥这一游牧国家统治东方之谜。 据报道,该遗迹位于乌兰巴托东南方约450公里处,大阪大学与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进行了调查。此前,在乌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