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9日,中国国学与紫砂文化鸿篇巨制、中国紫砂文化最大的工程——《老子道德经文化遗产紫砂系列》在苏州启幕。 《老子道德经文化遗产紫砂系列》去年由苏州同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选题策划,规划成套紫砂篆刻作品由近千把紫砂壶组成体系,包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断句共947把,领衔头壶一把以及历代中外名人精选老子道德经评价与题词若干把。 该系列文化遗产产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篆刻家段志国铭...
一位从小随着父亲南征北战的将军之女,如今已过70高龄,却依然奔走于抢救中国文化遗产的最前线——她便是一代猛将耿飙将军之女耿莹女士,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会长。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是致力于文化遗产发现、研究和保护的社会组织之一。从2007年成立起,就一直通过各种项目,向世人发声,希望唤醒炎黄子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今年7月底,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了“2014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
后沟古村落在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为了接纳更多的游人,不适宜地在古村落内外修建宽阔的马路、宏大的停车场、旅游接待设施,有的古建筑修复或仿制得极为粗糙,形似神不似,与原有建筑很不协调,破坏了原有古村落的意境和纯朴。针对后沟古村落开发的现状,提出以下保护性开发的一些建议: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整治更新 基础设施的整治应该以保护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前提,古村内的麻石巷道是古村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谷城湖北越调作为传统音乐入选,老河口锣鼓架子作为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
近年来,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针对四月初正式启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批示强调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明确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必将有...
全国重点网媒河北行采访团参观正定文庙。长城网 宿馨元 摄 8月11日上午,“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4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及省内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来到了古城正定,对古城保护开发工作之一的正定县文庙进行了参观采访。(8月11日长城网) 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永恒...
自2007年伊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伊吾县委、政府对非遗工作十分重视。2009年,伊吾县投资修建了伊吾县下马崖乡木卡姆传承中心,自下马崖木卡姆传承中心建成之后,每月都会对30位木卡姆传承人举办一次培训活动。为了增加演奏的效果,伊吾县每年为木卡姆传承艺人投入费用购买服装、配备乐器并设立专项资金为传承人每月进行生活补贴,政府在节假日前对传承人进行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免费订阅报纸...
93号院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 93号院博物馆“活化”老建筑 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
正对着大堂门口放着一张长桌,竹雕师傅张红贵正坐在桌前专心致志地雕刻着一个笔筒,一家来自香港的友人好奇地围在左右,看着笔筒上的图案在张师傅的刻刀下愈发清晰,禁不住发出赞叹:“真厉害,太棒了!”日前,记者走进徽州区潜口民宅博物馆,在清园诚仁堂看到这一幕。作为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入驻其间,清园成为非遗活态展示的大舞台,吸引了众多游客。 ...
近日,“凤县民歌”传承人张克勤被省文化厅评审确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勤老人是凤县双石铺镇张家窑人,今年已81岁高龄。他自幼放牛放羊,跟随当地老人学习凤县山歌,心里装了120多首凤县民歌。为发扬传承凤县民歌,近年来张克勤老人还搜集整理民歌词121首,创作新歌22首,整理成《我会唱的凤县民歌》手写本一册。2012年张克勤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县民歌传承人...
近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布,其中扶绥县的“扶绥壮族舞雀”“扶绥壮族采茶剧”“扶绥壮族酸粥”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入选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传统技艺三大类项目名录。 据了解,壮族舞雀(又名白鹭舞)、壮族采茶剧、壮族酸粥这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扶绥县今年精心组织力量挖掘的重点非遗项目,并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在扶绥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承载着...
世界遗产小卫士、守艺复兴工作坊、莫高窟历险记……9日,由兰州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组成的文化行者“青世”团队志愿者,正在甘肃敦煌莫高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敦煌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传承教育行动”项目,探索和分享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经验。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亦有敦煌曲子戏、敦煌根雕制作技艺等丰富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大学志...
记者获悉,在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谷城县湖北越调以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高亢激越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繁音激骤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 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随着唱湖北越调的老艺人...
慈禧太后最爱吃的开封花生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浚县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4年8月9日,台湾佛光山在佛陀纪念馆大堂举办“河南民俗艺术展演”开幕茶会,由河南杂技表演揭开序幕,并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共同宣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正式登场。 如常法师表示,系列活动从8月9日起至...
有关保护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近年来在香港受到社会关注。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两名在香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业界人士和专家,他们就此作出讨论。 香港一间从事文化旅游的旅行社“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表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处是,让香港这座旅游城市更显文化“层次感”,其传统文化魅力可作为品牌与其他城市有所区别,游客会慕名而来。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