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2年12月,媒体报道福州地铁屏山站工地挖出西汉宫殿遗址,按照地铁公司安排,2013年春节后考古队员就要进场施工。事实上,今年8月初,考古队员才得以进场。自考古挖掘日起,数月内共收获了从西汉至清代的上千件文物。
日前,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历时一月余,圆满完成丹江口水库均州古城水下考古探摸工作。 武汉基地组织考古队员潜入水下30米处,采用先进的声纳扫测技术,完成遗址探摸、勘察测绘、拍摄影像资料,基本掌握均州古城水下保存现状,留取城墙、城门、净乐宫测绘图纸和珍贵的水下影像资料,为进一步评估均州古城价值,提出其保护及监测手段提供了有力依据。 丹江口水库均州古城水下考古探摸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20...
11月22日下午3点,遂宁网友@玩世不恭在西部射洪网上报料称,工地开工挖地基的时候忽然挖出古墓一座!昨日记者从射洪县有关部门获悉,大榆镇的确发现宋代古墓群,但是考古的价值不大,属于一般性墓葬,在射洪地区常有发现。22日,射洪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员对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发掘墓葬4座,铜币107枚,宋残陶壶片4件,宋瓷片2片。
考古工作者经数月的考古发掘后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在发现了巨大城址和罕见东门址之后,其石城墙竟然拥有着完整的马面,从而为研究4000多年前人类的建筑防护工事和科技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了解,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确认为中国史前最古老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门...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科学家在土耳其发现了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大脑,因为富含矿物的土壤、火和一种被称为“尸蜡”的物质的共同作用,这颗人脑得以被保存了4000年。 这颗人脑看上去就像一块木炭,是在土耳其西部屈塔西亚省(Ktahya)与一些尸骨一起被发掘出来的,那里是青铜时代一个人类聚居区所在地。 伊斯坦布尔Hali?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颗人脑之所以能够...
新发现的原始牛牛角化石。 (图片由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队提供) 日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队2013年对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中又有重要发现,在十号探方内发现一对较完整的原始牛牛角(角心、胶质外壳一般保存不下来),与以往的发掘时仅有的一些牛角断块和单个牛角相比,同一个体牛角的完整发现,更加丰富了考古学家对遗址上这种史前动物的认识。出土牛角化石的十号探方与九号方相邻,九号方以曾...
常州地下文物遗存丰富,如何协调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不让地下文物遭到破坏,一直是个难题。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市文广新局获悉,日前《常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这是常州首次制定专门的办法来保护地下文化遗产。文件首次划定了常州5.51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今后历史城区范围内1万平米、范围外5万平米以上的建设工程,必须实施...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处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随后考古人员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4月中旬,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方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截至目前,该墓出土的重量级文物有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成套的编钟编磬等,另外在墓中发现有人的牙齿,在二号墓中还出土了人骨遗骸。如何确定一号墓为隋炀帝墓,二号...
记者昨天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自今年3月底该所为尹山汽车城建设工程进行前期基建勘探发现文物遗存后,经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确认此处为一个从商周至唐宋时期的聚落遗址。从遗址中共出土了陶、瓷、石、漆、银、铜等不同材质文物逾200件/组,其中编号为M15的宋朝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红亮如新的花瓣口漆碟,是近年来苏州地区首次出土的极其罕见的精美漆器。 据介绍,今年3月底,尹山汽车城建设方遵照《苏州市...
据新华社电记者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今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墓志清楚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但该市...
扬州曹庄隋墓日前经中国考古学会正式确认为隋炀帝墓。昨天,市委书记谢正义赴邗江区西湖镇隋炀帝墓考古发掘现场调研。他强调,隋炀帝墓的发现是国家今年重大考古发现,也是今年扬州重大事件,本着敬畏历史、敬畏先人的态度,当务之急是依法合规做好深化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桂平,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扬参加活动。 谢正义先后查看一号墓和二号墓考古发掘现场,了解隋炀帝墓发现经过、考古进展,仔细查看出土...
考古发掘在地铁工地内进行 出土的特色瓦当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地铁施工意外发现一处沉睡地下2200年的闽越古城遗迹,本是件很平常的考古发掘,却因地铁赶工期使考古发掘被迫中断而引起一片热议——当考古发掘遭遇地铁开发,该谁为谁让路?在城市的现代化改造中,二者如何找到一条共存之路? 遗址有何发现 此次触发地铁施工和考古矛盾的福州地铁屏山站,是福州地铁一号线的一座主要...
谁来拯救挖掘机下的千年闽越古城?福州地铁屏山站闽越古城遗址何去何从成为最近两天网上舆论热点。 此次触发地铁施工和考古矛盾的福州地铁屏山站,是福州地铁一号线中的一座主要站点。福州地铁一号线是福州轨道交通城市网络的第一条线路,线路总长29公里,预计2015年通车,途经福州站、省政府、东街口、南门兜、中亭街、则徐大道等至福州南站和东部新城。 ——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是一对矛盾,...
11日下午,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林公务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到福州调研,与会者在10日的座谈会达成了保护地铁屏山站地下文物考古发掘的一致意见。在座谈会上,福州市副市长表示要支持屏山站考古的正常进行,保证时间和经费。林公务说,他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屏山站的选址上可能有点问题。”林公务说,既然这是冶城的遗址所在地,就一定要保证所有的考古工作得以正常进展。 随后,记者...
“本次考古发现是综合性的,全面的,连续的,短短的50天,发现了从西方到清代的上千件文物出土,对记载比较少的地方史书有补充历史和纠正历史的作用。”卢美松评价冶城遗址的重要性。 “但是,屏山站一带作为交通要道,一般不可能挖掘。而这一带又是考古文物埋藏非常密集的地方。”他说。 他表示,考古发现很多瓦当,说明本次发掘的古城遗迹不是单一的建筑群,建筑规模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