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九连墩楚墓出土的圆型鉴壶,这样形态完好的圆型鉴壶尚属首次发现。张云 摄 中新网太原8月31日电(赵静 胡健)在春秋战国间的几百年中,北晋南楚,遥相呼应,各领风骚,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多样。31日,由山西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隆重开幕。 据了解,九连墩古墓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发掘于2002年,是战国中晚期墓葬。...
2011年8月31日,作为荆楚文化的代表力作,“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在山西太原博物院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执长剑、佩美玉、信巫鬼、拜多神等远在公元前300年的楚国风土人情。九连墩楚墓发掘于2002年,是战国中晚期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和漆器。九连墩楚墓是目前我国已发掘的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也是湖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夫妻墓,因此该墓葬创了同时期楚墓中的九个之最:一次出土玉器最多;...
在春秋战国间的几百年中,北晋南楚,遥相呼应,各领风骚,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多样。31日,由山西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隆重开幕。据了解,九连墩古墓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发掘于2002年,是战国中晚期墓葬。九连墩古墓的发现与发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与巨大的轰动。它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最大的考...
新华网石家庄8月30日电(记者 白林)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获悉,这个研究所日前在保定市容城县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了27件较有价值的文物,包括陶器、漆器、铜钱3类。 这个墓位于容城县城关镇北城村西南,墓葬已被破坏,上部结构不详,坐北朝南,由墓道、前甬道、前堂、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墓葬南北通长6.6米(不含墓道),东西宽2.6米,深1.6米。墓砖为青灰色素面长方形。 这个墓因遭破坏,随葬...
本报记者寇宁摄 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现身龙城 31日,作为荆楚文化的代表力作,“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将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而那些远在公元前300年,执长剑、佩美玉、信巫鬼、拜多神的楚国风土人情也将展现在山西观众面前。 29日,记者提前参观展览时了解到,虽然九连墩古墓远在湖北省,但在里面却出土了几件晋式青铜器,而且还是从墓主人夫人的墓葬中出土的……晋国的青铜器怎么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中,墓...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精美陶器。刘连强 摄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青铜剑和箭头。 陈林 摄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1日透露,中山国古城遗址考古项目张杨村战国墓群野外发掘已正式结束,12座墓葬共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122件。其中带钩8件,样式丰富、做工精致,较为罕见。 21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办公室,张杨村战国墓群考古队队长刘连强小心翼翼地将已包好的带钩取出,一件件整齐...
早报记者 龚菲 包括“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玉棺、编钟编磬等诸侯级葬制的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群自2009年考古发掘以来就备受瞩目,而墓主身份也一直没有确定。昨天,南京博物院对外发布,墓主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之兄、江都王刘非。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此次考古的领队李则斌介绍,经过两年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确认大云山山顶区域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陵园平面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
今年是圆明园罹劫后的第151个年头,“不能忘却的纪念——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展·南宁站”将于6月10日至25日在广西博物馆展出,展览将免费对公众开放。据介绍,此次巡展活动是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展自去年开展以来的第二站,也是圆明园历次外出展览中展出文物数量最大、文物种类最多、展品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将展出圆明园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160件,部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新修复的文物也将首展...
鄂州两座古墓被毁,陶俑和陶马散落四处(本报4月5日报道)。此事引起鄂州市相关领导的高度重度,经过该市博物馆考古队5天的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唐初墓葬昨日发掘完毕,共出土文物23件,其中3件初步鉴定为国家级文物。 据了解,鄂州市副市长毕华看到本报报道后作出批示,要求该市文化、公安、住建和规划等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随后,鄂州市住建委、市城投公司、西山街办和市博物馆一起,着手对该处古墓的文物进行保护,...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报告公布 文物部门表示—— 节目无权鉴定出土文物 本报讯 (记者 蒲长廷 周超)古玩鉴定类节目和各种鉴定机构无权对出土文物出具鉴宝证明,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才有资格鉴定文物历史年限和价值,其出具相关证明才有效。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完成。该报告是市政协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承办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
工作人员将竹勺包装好,准备运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出土的竹木漆器 本报记者梁振堂摄 本报靖安讯(记者郁鑫鹏实习生孙明翠)5月4日,记者在靖安县博物馆看到,靖安李洲坳东周墓出土的220余件漆器、竹器、木器正式移交国家文物局竹木漆器保护基地——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这标志着靖安东周大墓出土文物经过4年临时性保护之后,正式进入实质性国家保护阶段。 李洲坳东周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
合肥晚报讯 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六安战国古墓疑似镇墓兽,在东厢外藏室积水排尽之后,这个疑似漆木“镇墓兽”完全暴露出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像是镇墓兽,倒是很像猪形漆绘酒具盒。 据了解,有这一看法的依据有三个。其一,作为漆木镇墓兽基座,却无固定上部构件的榫口,记者用目光仔细搜索外藏室,更未发现木镇墓兽上半部分的兽身和鹿角之类。史料记载,一件大型木镇墓兽它是由底座、双首或单首怪兽、鹿角三部分...
(记者 曹国厂)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1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河...
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一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5年多的时间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时期的...
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1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组织开展了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