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良渚举行。全国30余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在会上,联盟成员达成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良渚共识》,承诺将坚持依法保护,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坚持积极保护,在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坚持科学保护,运用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坚持整体保护,努力创造...
9月5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徐沛东一行在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任晓波、文联主席虞潜以及泸县县委宣传部领导同下,先后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脑桥、屈氏庄园、宋墓石刻、洞滨亭石刻博物馆、国窖广场和泸州城市建设规划馆,徐沛东先生高度赞扬了泸县龙文化和泸州酒文化的建设和打造。 同时,徐沛东对泸县文化的发展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徐沛东说:“泸县是一个极具文化底...
为进一步推进兴宁区名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9月5日上午,兴宁区在城区机关7号会议室召开名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会议。兴宁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城区文体局、团兴宁区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名村单位有关领导及人员、专业志愿者团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团兴宁区委李煌书记介绍城区前期开展名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兴宁城区文体局甘莹副局长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兴宁区委陈增强副书记...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人玉南恩(左)和她的陶罐。 景洪市勐龙镇曼龙扣村委会曼飞龙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坝区傣族村寨。近年来,曼飞龙村民小组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为傣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1988年,该村民小组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景洪市曼飞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村寨。 曼飞龙村民小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著名的旅...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9月6日,是内蒙古第10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为了保护草原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2005年起我区将每年的9月6日作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 近年来,我区组织实施了包括可移动文物普查、大遗址保护、古建筑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等工作,我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2.1万余处,国保单位141处、区保单位319处,各级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我国东北各省蒙古族聚居区。与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生活习性一致,这种艺术具有浪漫开阔的气息。它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潮尔(马头琴),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四处流浪,追逐蒙古包和王爷贵族们的府邸,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说唱、长篇的传奇成为草原上最受人...
大连海事大学李冬梅、郝美惠撰文强调,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是部分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趋于减少,后继传承人才不足。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大多在70岁以上,特别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传承人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不利于项目的传承发展,亟待尽快培养储备优秀传承人。 一是利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课堂。通过鼓励学生们积极动手实践,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培养优秀人才,使大...
第四届文化遗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9日在敦煌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聚焦于被盗出境的考古类文物的保护与返还。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制订了以“1970年公约”为代表的、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使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但现有国际公约仍存在诸多缺失,如没有溯及力,无法解决历史上非法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仅对成员国有约束力,且适用范围窄、核心条款含义不清、监督机制孱弱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届文化遗产...
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中国考古01号”救生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辽宁丹东港执行其首个水下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考古任务主要针对海底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
今年的9月6日,是我区第10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保护日当天,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组织实施了包括可移动文物普查、大遗址保护、古建筑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等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2.1万余处,国保单位141处、区保单位319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00多项。全区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50万件(套)。元上都遗址成为“世界文...
据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消息,世界文化遗产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已于8月底竣工,修缮后的普宁寺再现了200多年前的风采。修缮工程于2012年启动,主要对普宁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乘之阁、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等所有古建筑的屋顶、油饰彩画保养、台基、墙体、庭院道路及围墙的保护进行整理维修。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与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山麓分布的众多寺庙一起被称为“外八庙”。199...
相信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法国出了一位历史性的伟人,它的名字叫拿破仑·波拿巴,法文名字叫Napoléon Bonaparte。拿破仑1769年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也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而就在拿破仑去世六年之后,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司各特爵士,写了一套九本《拿...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2014年春雨工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培训班”近日在拉萨开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保护单位和全区7地(市)、74个县(市、区)非遗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将由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7名专家为我区非遗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授课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杨斌说,西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区,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深化交流,共同推进西藏非物质...
灵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积极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加强灵渠的保护、管理和研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彰显广西桂林这一历史文化地标,有利于推动兴安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兴安旅游入世,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做好灵渠保护和申遗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顺时势,应民声。一、灵渠价值突出,申遗优势明显灵渠...
今年,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冯宇平提出的《关于制定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议案》,被确定为大会议案。这是他连续两年提出的议案被列为大会议案。 冯宇平的两个议案分别是《关于制定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议案》和《关于制定吉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议案》,提交这两个议案之前,冯宇平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 2013 年1月,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冯宇平提出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