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9年6月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印的《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第一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12日举行的第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首发。该书系统记载了石家庄市第一二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49个(含省级、国家级)和68位代表性传承人的概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装桢考究,集权威性、资料性、欣赏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性价值,受到各级领导和业内人士的好评。
百年前,常州的梳篦沿着京杭运河,走进上海、扬州寻常百姓家,走进清廷权贵的梳妆台,走向东南亚、西欧等国。百年老字号“老卜恒顺”的梳篦,被选送参加1915年巴拿马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分别夺得世博会银奖和金奖。 梳篦俗称木梳、篦箕,古常州梳子多以象牙、黄杨木、枣木等制作,再饰以雕刻等装饰。篦箕,是一种用竹丝编成的梳子,齿密而富有弹性,用于去除发垢等。常州篦箕经73道工序制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沮水呜音,被专家誉为湖北原生态音乐之魂。图为8日,演奏呜音的乐班参加省城演出载誉归来,又聚在一起研讨技艺。
胶东在线网7月15日讯(通讯员 姜立波 于明)铿锵欢快、热情豪放的大秧歌,古老正宗的螳螂拳,沿海渔民特有的“祭海”民俗,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这些流传在海阳的精彩民间艺术,在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下,得到完好的保护和传承。 海阳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源于汉代创于明代的海阳大秧歌,凝聚着海阳人民的智慧,经过几百年来的世代创造、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展现我市传统文化风貌的文化精品。...
——写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蓬勃开展,2006、2008年政府相继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一千余项,内容涉及传统艺术、传统节日、传统工艺、民间文学、民间医药、民间体育杂技娱乐、民间信仰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形成了共识 ,虽然不同层级、不同职位的人对它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有一定的差异,非遗保护工作...
阿鲁科尔沁旗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置电脑,安排车辆,深入到基层,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工作。经过严格筛选整理,向上申报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有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阿日奔苏木婚礼》、《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冰上阿日嘎》、《蒙古康乐牌》、《祝赞词》和《蒙古族服饰图案》。2008年,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阿...
安徽广播网7月15日消息 (记者:许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传承徽剧这一古老艺术,安徽省徽京剧院今年年初开始筹备反映徽商“反腐倡廉”、诚信仁义的新创大型徽剧《徽商鲍志道》,目前已经进入排练阶段,将于今秋与观众见面。 徽剧《徽商鲍志道》取材于清代著名徽商鲍志道的故事,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首次用古老的徽剧艺术讲述徽商的故事,弘扬徽商崇尚诚信、锐意进取、勤勉节俭的精神。 ...
新华网辽宁频道7月14日消息(记者魏运亨)来自辽宁各地的13支皮影戏表演团体14日同台献艺,展示这种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表演者中有很多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质朴表演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好评。 据记者了解,组织皮影戏会演是辽宁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的重要内容。全省13支皮影戏表演团体精心准备了17个皮影戏节目,其中既有《鹊桥会》《苏武牧羊》《火焰山》等传统剧目,也有《东郭先生和狼》《神州...
沅陵,背倚武陵、雪峰,境内溪河纵横,人称“山国水都”,历为郡、州、道、府治所,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在长期的江河运输和农耕劳作中,创作的山歌号子等劳动歌谣,在湖湘特色文化中独树一帜! 沅陵山歌腔调繁多,异彩纷呈。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朴实、想象奇特、比喻巧妙,生动鲜活。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音等因素影响,风格上形成三大色彩区。即:以境内沅水上游两岸...
羌族演员在现场表演。 昨天,大型羌族乐舞史诗《羌风》的新闻发布会在保利剧院举行。身穿民族服饰的羌族演员在现场载歌载舞,展现了羌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羌族多声部有“民歌活化石”之称,近年来专家发现,它就是失传了2000年之久的秦汉古风。艺术总监汪静泉将秦汉古风融入《羌风》的音乐中。《羌风》集中展示了古羌民族文化,囊括羌族特有的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羌族多声部代表...
内蒙古台记者郭涛、额尔德尼、巴彦淖尔台记者王丽萍报道:近日,乌拉特中旗确定了15名乌拉特民歌传承人,使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特民歌在草原上再次唱响。 乌拉特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抢救整理和传承乌拉特民歌,乌中旗从2003年开始组织专人走访边境牧民、民间歌手等文化传承人,搜集整理了近500多首民间歌曲,出版了有蒙汉文歌词、曲谱的《乌拉特民歌集》。...
日前,笔者在仙居县文广新局获悉,仙居县又有5个项目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该县的彩石镶嵌与九狮图获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仙居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中又一件大喜事。 据了解,此次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304项,合并后为244项。仙居县入选5个项目:分别是三十六行说唱、仙居传统豆腐制作技艺、香沉木雕、清音寺庙会和卵石镶嵌技艺。 近年来,仙居县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各个地区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子。因此,笔者仅就如何搞好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工作目标 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明确保护的总体工作目标。这个总体工作目标是整个保护工作的首要和基础。总体工作目标要搞...
今年以来,乾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该县多方面筹资为非...
三项列入自治区名录十项列入市级名录 藤县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13个项目列入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7年开始普查工作以来,藤县从文化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普查小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279个村(社区),全面筛选出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手工技艺、农耕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信仰、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