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在调研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时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赵正永书记做好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指示要求,坚持文物保护和民生改善并重,突出西安历史文化特色,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展示、群众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优美协调统一。 汉都新苑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的民生改善项目,41栋高层已拔地而起。魏民洲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邀请群众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搞好周边综合配套,让群众住得舒心方便...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到底是什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遗产,离我们到底远不远? 其实,它们离开我们很近,可能是像灵隐寺这样举国皆知的古迹,也可能是如余杭滚灯这样富有乡土气息的民俗,可能是一处外行人看不出名堂、只觉得到处都有破碎瓦片的一处遗址,可能是博物馆玻璃后的一件金光闪闪的文物,也可能是你上班路上的一座小桥……总之,是我们身边可以触摸的历史...
6月10日,2015年永康市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在市会议中心召开。讲座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施瑞芳副局长主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书恒研究员、郑嘉利研究员、省文物监察总队吕可平队长分别主讲。来自全市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文物干部及部分业余文保员参加。 郑嘉利介绍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和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等文物认定的标准及分类;围绕北宋皇陵、南宋六陵及明代帝陵分析了不同时期...
寻找《浙江记忆·我心中的最美“浙”景》摄影大赛,经一段时间的评议,现已决出初评名单,进入网上公布投票阶段。即日起,你可以通过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和浙江记忆微信平台等渠道进行投票,评出“你心中的最美‘浙’景”。 《浙江记忆·浙山浙水浙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集中宣传展示系列活动,自去年6月30日启动以来,持续受到全省各地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 做好自然文化遗产的保...
昨天,“嘉兴古桥保护成果图片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遴选出33座古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嘉兴古桥保护现状,体现嘉兴古桥修整风貌。 千百年来,水乡嘉兴的许多古镇、村庄因桥得名,与桥相生相伴。据统计,嘉兴现存古桥1042座,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4座,文物保护点117座。镌刻着吴越文化烙印的国界桥、见证了洪合镇泰石村历史的泰石桥、横跨京杭大运河的长虹桥等,这些从明代延续至今、分布在乡村...
“大一沙龙”的房屋原属于一位广东商人。近藤夫妇占据房屋后,仿造日式风格加以整修,以便日军官兵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图为房间内部至今仍存的富士山木雕。 上海“大一沙龙”遗址亟待保护 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和123弄的5幢小楼,看上去和周围的老房子并没有什么两样。1994年,苏智良第一次走进这里。楼道里堆着杂物,抬眼就是横横竖竖的晾衣杆,还有盘根错节的电线。细细寻找,历史的痕迹一点点浮现:刻有...
二连浩特市的伊林驿站博物馆。 前不久,8省1市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制定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资源认定标准(讨论稿)》,并初步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二连浩特市为万里茶道申遗节点城市。 民谣里的万里茶道 6月8日,记者打开电子邮箱,发现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传来的一个邮件,留言里写着:考古人员在呼和浩特市发现了和万里茶道有关的民谣和小调。 迫不及待地打开,民...
日前,松阳县与浙江新湖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新湖集团出资200万元,在该县设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举办传统村落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松阳县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先后被列入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共有50个,数量居全国第四、全省首位,是华东地区数量较多、保存较好、代表性较强的传统村落聚集地。 “目前,松阳已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全民参与模式,建成民宿村、画家村、摄影村等特色村...
6月10日至13日,缙云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在身边》电影下乡、文保宣传进村活动举行。 本片将身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物,如何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防止其受损,形象地向群众宣传了文物保护知识。 《文物保护在身边》在文保单位密集的壶镇、新建、仙都等主要乡镇街道、村庄进行了免费播放,并在放映前现场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仅在壶镇镇湖川村文化广场首场放映,观众多至500余人。 这次宣传活动...
6月10日,“嘉兴古桥保护成果图片展”在嘉兴博物馆优雅亮相。嘉兴现存古桥共1042座,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4座,文物保护点117座,本次展览共遴选出33座古桥,展示嘉兴古桥保护现状,体现嘉兴古桥新风貌。该展将持续至6月底,是嘉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 千百年来,水乡嘉兴的许多古镇、村庄因桥得名,与桥相生相伴。镌刻着吴越文化烙印的国界桥、呈八字形联体而建的三步两爿桥、七孔梁式桥鱼池汇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作进展顺利,新二份大屋和老四份大屋保护维修工程于2014年8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投入资金350万元,预计2015年7月完成保护修缮工作。下一步,将要开展顺溪古建筑群之陈迢岩大屋、陈氏祖屋、陈氏宗祠保护维修工程的招投标前期工作。(平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王菲)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的古建筑连遭厄运。不可移动文物英商班达蛋行、杨浦区妇幼保健院、浦东御界桥接连被拆。一时间,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也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据《新闻晨报》6月10的消息称,上海另有一处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建筑、现保存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公益坊”同样遭逢被拆的厄运。目前,拆迁工作虽已暂停,但弄堂内大片石库门老房子已经被拆除。 矛盾初露 ...
6月8日,湖州市南浔区举办了嘉业讲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会,各镇文化站负责人及业余文保员等近100人参加了培训。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作了“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相关保护管理工作,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问题进行了讲解指导。(湖州市南浔区文保所)
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和123弄的5幢小楼,看上去和周围的老房子并没有什么两样。1994年,苏智良第一次走进这里。楼道里堆着杂物,抬眼就是横横竖竖的晾衣杆,还有盘根错节的电线。细细寻找,历史的痕迹一点点浮现:刻有“大一”二字的门板、房间里保存完好的富士山木雕、典型的日式庭院的台阶和杯式小花坛、知情人的讲述……这些都表明,这里就是日军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慰安所,也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日军慰安所—...
针对今年上半年本市屡次发生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破坏,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昨天在文化遗产日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市民如发现类似情况,可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每个举报都将得到市文物局回复,这是比发网络、寻找媒体更快的途径。”他还透露,将为本市每栋文物建筑建立专门档案,做到“一楼一册”;进一步明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避免误伤。 近期不少被纳入上海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的文物遭到破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