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前晚的APEC晚宴,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一起拍摄“全家福”,引发关注。记者了解到,他们身着的“新中装”面料是产自苏州的宋锦,与南京云锦和四川蜀锦并称“三大名锦”,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跟刺绣类工艺品一样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外,宋锦柔软而坚固的质地更解决了其他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所以能做成服装并反复洗涤。然而,记者调...
作为亚洲著名的艺术品交易盛会,2014(第十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昨晚在上海世贸商城揭幕。世贸商城北门广场被打造成了一个户外艺术空间,美国公共艺术大师乔伊·布朗和中国雕塑新秀颜石林带来了主题雕塑群“城市家园”,亲切浑圆的外形,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而龚新如的《都市魔法》、袁侃的《幸福摩天轮》大熊猫系列以及周小平的大型雕塑《大怪小怪》,也十分吸引眼球。步入展馆,148家中外参展画廊带来的数千件艺术品参展...
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对外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成交总金额为571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占到今年总成交额的42.6%。这一数据,创下全球移动电商平台单日交易的历史新高。无独有偶,11月初,国内首家艺术品手机在线拍卖App——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也对外公布了上线拍卖半月以来的成交额,共计1147万余元。这似乎预示着,大众消费品、乃至艺术品的移动端购物时...
近年来,艺术品价格连续多年的上涨所带来的丰富投资回报,正吸引着一大批“新人”加入,尤其是越来越多 的企业家和机构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之后,不仅推动了国内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生态价值的评估,可见,中国正在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企业收藏热,艺术品收藏也正在从以往的个人爱好逐步发展成为机构行为。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内地企业家玩收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
绒鸟不仅是一门精深的民俗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民族瑰宝。93号院博物馆特举办梁大成绒鸟艺术展,通过展出北京绒鸟项目传承人梁大成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绒鸟作品,让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能够零距离接触绒鸟艺术,了解绒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
河北省博物院12日召开的陈文增艺术文献展新闻发布会透露,陈文增艺术文献展将于11月16日在河北省博物院开幕。 据了解,陈文增艺术文献展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河北省文化厅、河北大学、河北博物院、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河北省诗词协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是陈文增艺术馆开馆的前奏。 此次展览为期15天,将在河北博物院一楼1、2、3、4号展厅集中展示陈...
11月8日,随着北京壹佳陆拍卖公司与中国国家艺术网首次慈善拍卖会的结束,双方在北京壹佳陆拍卖公司总部举行了战略协议签约仪式。经双方商议,凭借中国国家艺术网艺术家会员资源的优势,为壹佳陆拍卖公司常年输送优秀拍卖作品;全国市场拓展共同携手、资源共享;“壹佳陆拍卖”品牌推广、慈善事业等几方面达成战略协议。 北京壹佳陆拍卖公司董事长杨玉柱(左)与中国国家艺术网总编辑钟文 据中国国家艺术网总编...
11月5日上午,由书法家钟文发起、中国国家艺术网主办的钟文下午茶高端艺术沙龙部分企业家成员和艺术家成员应邀观摩了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院长徐湛教授在提高班的授课和创作。 徐湛教授在点评学员作品 徐湛教授在示范创作 教学结束后,徐湛教授与钟文下午茶部分出席观摩活动的企业家、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为钟文下午茶艺术沙龙题写了沙龙宗旨“和礼爱、真善美”。徐湛教授先进的教学方法给出席观摩活...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制技术迅速发展。制瓷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有了窑名,反映出唐代瓷业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青瓷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的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于汉末三国战后恢复期,期间又夹着一段五胡十六国,致使战乱频频,瓷业生产发展处于一个停顿的...
在山东博物馆展出的任伯年花鸟作品 近期,上海艺术界“走出上海”已成热点,继“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肖谷作品在北京画院展出后,上周,由上海书画院与山东博物馆、山东银座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海上生明月——海派艺术进齐鲁”大展又在山东博物馆揭幕。知名书画家萧海春年底前还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示其山水画与大写意花卉。 海派绘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地位可谓显赫,然而对比当下,海派艺术的...
作为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嬗变:新海派当代名家精品展”7月12日起在虹桥路1665号刘海粟美术馆临时馆址正式拉开帷幕,并展至7月31日。此次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路画廊艺术机构承办,是新海派艺术近年来难得的一次阵容相当齐整的集体亮相,参展艺术家包括方增先、施大畏、张桂铭、韩天衡、张雷平、杨正新、张培成、韩硕、马小娟、韩伍、车鹏飞、萧海春、乐震文、汪家芳、丁筱芳、何曦、万芾、朱敏、...
高冠华,江苏南通人,191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我国当代卓越的写意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1999年逝世,享年84岁。 1931年,初中毕业的高冠华考入南通中学师范科,此间边学习边画画,从未间断。基于他的聪颖和勤奋,绘画功底日见深厚,在校三年间连开了六次画展,作品发表在《江苏学生》杂志上。1934年师范毕业后,受聘于城北小学,仍笔不离手,画技日趋于精。1936年,杭州艺专招收...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
青少年时代:南昌一隅和东渡日本 1904年10月,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对绘画、篆刻产生浓厚兴趣。 1921年,傅抱石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将幼年时对艺术的兴趣扩大到一种更为专业的方式,为未来的职业选择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他异常勤奋地阅读各种书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体会,为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26年,傅抱石受聘执教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