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8年11月6日,前来省城举办秋拍预展的英国佳士得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业务总监汪洁女士向媒体证实,9月17日举办的2008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我省藏家许鹏以72万美元高价拍得天龙山第十号窟西壁主尊佛首。业界评价,这是继圆明园兽首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国宝回归。目前该佛首已从纽约运抵香港,流失海外85年的国宝级艺术品就要回家了! 苦难流离 2008年9月初,2008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图册按照惯例...
美籍华人陈哲敬慧眼识宝 两访龙门求合璧 国力强盛文物局专拨资金 珍贵造像回故里 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考古和宗教研究价值。现在洛阳龙门山下,伊水河畔,长达1公里的崖壁上共存有2300余个洞窟、近11万尊造像、80余座佛塔、2800余块造像题记。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上,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质特征属六盘山支脉,须弥山石窟开凿在地质新生代早第三始新世的沉积岩上,该岩石为中、粗粒砂状结构,岩石呈红色、橙黄色,岩石主要由粘土质矿物及铁质、碳酸盐所胶结,石质疏松,极易风化剥落,风蚀、风化是须弥山石窟文物受到损害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须弥山石窟的防风化保护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更好地...
9月2日,全国“三普”工作长治普查队在沁源县发现一处石窟,专家鉴定,该石窟建于北齐,距今约有1400多年。 石窟位于沁源县郭道镇康家庄村东台地上,凿于4平方米天然砂石上,坐北朝南,窟室平面方形,长约3米,宽约0.8米,高约1.5米,足以容下两三个成年人。两个窟室并排相连,每个窟内有雕佛、弟子3尊,最小的高约0.33米,最大的则有0.66米,佛像造型端庄,手法细腻。在佛像周...
近日,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开展的麦积山顶清代重修实心砖塔考古清理工作基本结束。这次清理除出土一批清代文物外,还获得了40多块宋代铭文砖和11件北朝石雕造像,是建国以来麦积山佛教艺术考古史上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2008年汶川地震波天水,麦积山石窟遭受程度不同的破坏性影响,位于麦积山绝顶的清代重修砖塔塔身被震裂,塔基严重下沉,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该...
世界遗产云冈石窟保护区大建仿古商业街等工程 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 暮色苍茫中,山西省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历经1500余年的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依然一如既往地安详微笑,巍然独坐。而在数十米外的景区外看来,大佛却似乎有些“无奈”,只可见下上半部,下半部已被巨大的建筑防护栏所掩盖——这一驰名中外的世界遗产门前已成为一片巨大的工地,处处灰尘飞扬,轰鸣声不绝于耳,巨大的工程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余公里处,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开凿年代约为4—8世纪,现存已编号者231窟,其中壁画遗存较多者约占三分之一。 早期(4世纪)壁画,在中心柱窟主室券顶中脊处以日天、月天、风神、蛇形龙、立佛和金翅鸟组成的天相图为主,券顶左右侧壁画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画。主室左右侧壁画因缘佛传故事,前壁门上的半圆形壁面画交脚菩萨于天宫说法。后甬道的后壁或前壁,画涅槃像...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近日在对麦积山绝顶的清代重修砖塔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时,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塔基内发现的与麦积山现存洞窟造像大相径庭的11件北朝石雕造像尤为珍贵,这种在塔基内埋藏成组的造像在国内并不多见,对于研究塔的功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魏文斌研究员介绍,受汶川大地震波及,位于麦积山绝顶的清代重修砖塔塔身震裂,塔基严重下沉。经省文物局批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
日前在兰州大学举办的“百年敦煌学史专家论坛暨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部分敦煌学专家呼吁要大力培养石窟考古接班人。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马世长教授介绍说,做石窟的基础档案工作、考古报告,记录整理材料,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因为佛教石窟涉及非常复杂的内容,和一般考古不同,它的内容是宗教的,形式还牵涉到建筑、雕塑、绘画等。但佛...
地理位置 马蹄山古名临松山,又名丹岭山,青松山。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远在西汉初年,是匈奴阿育单于的避暑胜地。 历史地位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甘镇志》讲“神骥足迹”。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如今这块蹄印...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宝山峡谷两侧。因中间峡谷旧有灵泉寺,故亦名灵泉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后历经隋、唐、宋,长达六百余年,峡北之东南侧有一0六窟,峡南之西北侧有六十四窟,共计一七0窟。其中,北峰东南侧正中之大住圣窟,为窟群造像之杰作,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 灵泉寺旧址仍保存一对北齐石塔、一对唐代石塔、一对北朝石狮,与石窟群均为研究中国古代佛...
林山石窟,位于河北平山县三汲乡林山上,距石家庄市30公里。共有佛教石窟四个,其中一、二、三号位于西林山,俗称千佛堂、万佛堂;四号窟位于东林山,俗称石佛堂。一、二号窟始凿于宋代,三、四号窟始凿于明代。其中一号窟有佛像135尊,二号尊925尊,三号窟1035尊,四号130尊。石窟雕像分圆雕和浮雕两种。人物形象有的慈祥善良,有的凶恶丑陋;有的欢乐,有的悲哀;有的肥胖,有的枯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我国...
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石宝山南部文峰,因有一紫红丹岩(丹霞地貌)形状如倒扣石钟而得名。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瑰宝。 石钟寺区有石窟8龛,第一、第二窟雕有南诏王造像,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全窟的重点;第3-7窟是佛像,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是石窟群中艺术性较高的几处。狮子关区有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