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是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250万元完成钓鱼城遗址内护国寺、忠义祠、摩崖石刻及九口锅遗址的修缮工程;投入1236万元复原宋街和西市古街和完成钓鱼城遗址基本陈列展示。钓鱼城进入了国家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 二是投入1152万元重点实施育才学校旧址、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庆福寺、卢作孚故居等10余处国家、市、区三级文化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项目。 三是...
近日,在河间市卧佛堂镇西告村原佛寺遗址,出土了三尊造于明朝永乐三年以前的青石材质石佛像。 据了解,《河间县志》记载,河间市西告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当时因有一座明代佛寺,寺西又建一阁,故村子取名西阁丽村,后讹化为西告力村,1981年定名为西告村。该村83岁的村民张书信回忆说:“年轻时,就听老辈人说,村里佛寺香火很旺盛。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只剩下长30多米、宽20多米的寺庙遗址和...
综观明清时代的晋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三是利润的封建化。 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如开中法的实行,就是明政府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明...
在6月2日进行的首届三亚疍家文化论坛上,海南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海南大学副研究员张朔人解析明清时代南海疍民的社会身份重构,揭示南海疍民“贱民”身份的转变历程。 疍民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族群。疍又称蛋、蜑等。疍民的起源已无可考。他们以舟为室、以海为路、以渔为业。疍民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区域。 张朔人以琼州海峡为分界,分析疍民身份转型。通过研究大量的明清史料,他认为,明清交替之际,南海...
昨天,德州禹城辛店镇大谢村村民正在修建村活动广场,几铲子下去,竟然使几座明代石刻文物重现天日。 据山东广播新闻频道《直播山东》报道,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现场散落着几件刚刚挖掘出土的石刻文物。大榭村村民说:“这是修广场来,知道这里有些玩意,寻思别埋广场地下了,这全是老古物。就这么找了找。头一天挖出一点点,第二天继续挖又挖出一些。” 这批石刻文物包括一块石碑、两块石碑底座和两块石碑碑...
近日,广汉市南兴镇仁寿一村民在地里挖土时,一锄头下去挖出一个陶缸,包括碗、碟、高足杯等24件明代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瓷重见天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接到报警后,广汉警方和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收回了这批明代青花瓷。这些瓷器上有牡丹、仕女、山水、龙纹等精美图案,还有大明嘉靖年制等文字,属于明代民窑上品。27日,这批文物已被转交至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和义桥遗址 近日,漳州市云霄县文史学者方群达经过长达29年的考证和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确认在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前的一处遗址为明崇祯年间的和义桥。 和义桥又称七里桥亭,明崇祯年间(1628~1644)户部主事吴寏捐建。当时桥长35米,宽1.2米。和义桥桥亭内奉祀观音菩萨,亭外立有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重修的3个石碑。“1985年,我就开始研究和义桥遗址,通过走访村民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
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墨西哥恰帕德科尔索城发现了一座建在金字塔顶的古墓,这座坟墓距今大约2700年,是古中美洲最古老的金字塔式坟墓。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座金字塔是了解独特的索克文化何时、以何种方式源于奥尔梅克文明的一扇窗口。奥尔梅克是新大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200开始从位于墨西哥湾的家乡向四周扩散。 考古人员在金字塔古墓墓主嘴里发现了满口的玉制珠宝,这位墓主被认为是颇...
刚出土的墓志铭尚未清洗干净,村民们就急切围上前仔细辨读。 佘勉学墓中出土的金银玉器。 村民们在墓室里找到了佘勉学的遗骨。其中头骨保存完好,可望复原出古人真容。 柳州市第五处“八贤”墓址——当地重要历史人物佘勉学的墓葬,5月28日在其后裔族人清理祖坟时被意外发现。 昨日,该市文博、规划等有关部门联合举行研讨会,决定对现场遗留的青砖墓室进行原地保护,并在地面立碑标示,同时...
基本信息: 作 者:笪浩波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1 版 次:1 页 数:358 字 数:369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印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532569359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新石器时代为例》立足考古学,借助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
陶制大碗 数十枚当年守卫长城将士用泥土自制的象棋棋子出土后,秦市抚宁县板厂峪景区明长城修复工程现场再次传来喜讯,施工人员于近日在159号敌楼附近相继发现碑刻残片以及与明代守城官兵相关的生产、生活工具。其中,一枚刚刚出土的明代铁质锹头在修建长城工具方面尚属首次被发现。 明代象牙质“点钞机”被发现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板厂峪景区,景区负责人许国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近期发现的一批文物。按照文物的用...
明秀寺 (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 始建于汉代,毁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东,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蓝琉璃剪边,施五踩斗栱,正殿和过殿内有彩塑13尊。正殿两山及后墙绘有佛教故事壁画80余平方米。
笔者的英文专著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 (中译本《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书局2013年版),自去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蒙汪荣祖先生在台湾《汉学研究》上发表书评,继而又于去年12月8日在上海《东方早报》加以转发(题为《现代中国...
崇明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北宋至明 地址:高平市南郊15公里圣佛山东麓 俗称狼谷寺。创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元代曾予扩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佛殿及东西配殿。 后佛殿元建明修。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布瓦覆盖。东西配殿为元代所建,...
雾霾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如今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眼下,除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的严控,为期三个月在全市范围内对餐饮油烟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将全面展开。“雾霾”天气始于何时?历史上有关于北京雾霾天气的记载吗? 元至元六年“雾锁大都”“都门隐于风霾间” 北京地处我国的北方,气候干燥,尤其是冬季漫长,且北距沙漠不过200多公里,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史称“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