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因此前公布的距离此处墓葬不远处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曹庄墓葬的“真伪”遭到质疑。经过半年多反复论证,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权威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1...
这是扬州原有的“隋炀帝陵”。它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曹庄墓葬确认为隋炀帝墓后,原来槐泗“隋炀帝陵”,将作为历史纪念性遗址存在 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鎏金铜铺首 记者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市场观望 据瓷库中国网消息, 在清三代和现代瓷器相继拍出天价后,市场行情已经处于高位,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创了中国文人瓷画先河的民国瓷,以其独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民国瓷市场价格每年的涨幅在30%左右。”业内人士蒋卫民介绍说。 许多藏家最初之所以收藏民国瓷,是因为民国瓷的收藏门槛比较低,且能收到较为完整、精美的作品...
由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主办,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清代民国寿屏展,13日起将在市博物馆开展。 寿屏是清代、民国时期,达官贵族或商贾富户,在其父母生日或逝后一周年、三周年时,为表祝贺或缅怀之意,聘请著名文人撰文和书写的文词屏条。既是尽晚辈之孝道,颂长辈之功德,传优良之家风,也可怀念先人,继承传统,团结家族。 此次展出的32套寿屏收藏系列,纵向贯穿了清中期到民国时期近300年的历史过程。...
罗湖海关日前表示,11月3日至5日,该关连续查获2名内地旅客携带未向海关申报的邮票共计1137版181400枚,其中13万余枚为民国版票。因涉嫌走私,邮票已被海关查扣并移送缉私部门处理。
近年来,民国瓷收藏日渐升温,在各大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其中,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成为瓷品追捧和收藏的主流,文化价值和投资价值备受关注。 据了解,广义的民国瓷包括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民间嫁妆瓷等诸多品种,而名家艺术瓷则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绘瓷。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大师们,把艺术创作的载体从宣纸转移至陶瓷上,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
在民国时期乘坐火车,晚点是家常便饭。 1931年1月,近代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从北京到郑州,火车晚点了4个小时。一个月后再坐,晚点了3个小时。过几天他乘车从郑州到武汉,竟然晚点了整整28个小时。这可把陈光甫气得够呛:“特别快车而迟刻如此,为世界所罕闻,我国铁路无过人之点,独腐败甲于天下,噫!”(《陈光甫日记》)由于火车常常晚点,行车时刻表往往被旅客视为废纸。有的旅馆推出了替旅...
从多年以前拍卖会上的附庸品,到现如今成为各大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器成交价格逐年攀升。10月20日在景德镇举行的2013年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成交率达到91%,成交的拍品主要以“珠山八友”的瓷板画为主,其中成交价格最高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价350万元。 民国瓷作为一个门类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一直表现平平。近年来,民国瓷异军突起,从不温不火...
民国瓷收藏升温 瓷器收藏是收藏界的一个大项,但由于种种因素使然,当下市场中的古瓷,真品价格高昂,且许多古瓷也常常令藏友真假难辨。鉴于此,相关专家建议:喜好瓷器市场的朋友,目前可以关注民国瓷的收藏。 一些收藏和拍卖行业的专家介绍,民国时期虽然中国瓷业整体处于萧条衰落时期,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依旧红火,也出现了诸如浅绛彩瓷、新粉彩瓷、洪宪瓷等一些独具特色的瓷器新品种。尤其是当时以景德镇&...
上海历史博物馆获赠一批民国老股票,头像为杜月笙叱诧风云的黑帮老大杜月笙竟是上海滩72家公司的董事长,涉足领域包括金融、工商、交通、文化发展等。10月27日,上海历史博物馆获赠一批民国老股票,董事长一栏无一例外均留存“海上闻人”杜月笙的亲笔签名。捐赠者、沪上知名股票收藏家喻建忠说:“民国时期股票发行,不仅有金融行业、工商企业,还有书局、照相馆、文物商店也发行股票集...
明清瓷资源剧减,民国瓷器收藏升温,投资前景看好,这是记者从2013中国景德镇瓷博会上了解到的收藏新动向。 一些收藏和拍卖行业专家介绍,民国时期虽然中国瓷业整体处于萧条衰落时期,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依旧红火,也出现了诸如浅绛彩瓷、新粉彩瓷、洪宪瓷等一些独具特色的瓷器新品种。尤其是当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艺术群体创作的粉彩瓷,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
1852年6月,浙江余姚客星山下严陵坞村的一位村民,挖到一块较为平整的石料,清洗后发现竟是块有字的石碑。余姚富绅、“金石癖”周世熊认为,这块石碑非同一般,便与村民商量运回自家庭院,建了一处竹亭。 没想到,1861年10月,太平军兵至余姚,石碑、汉晋砖石倒卧伏地,垒作灶台,埋锅造饭。太平军退后,周世熊见“石受熏灼,左侧黔黑,而文字无恙”,便认为...
上有所好(恶),下必甚焉。一些地方取缔奇装异服的行为,未免太过夸张。1934年3月,杭州曾有过所谓“摩登破坏团”的无聊举动的出现,他们的手段和目的,是用镪水来毁损妇女的摩登衣服。北京当局在取缔行动中,曾下令军警把守戏院等公共场所,凡衣薄如蝉翼,裸腿不穿袜之一般摩登妇女一律出园,不准听戏,必须换衣后再来。同时,门外亦有警士把守,凡是奇装异服一律挡驾,毫不通融,也让人感觉到不输...
人们总是说,中国是一个封建传统深厚的国家,所以,对于潮流的摩登,无论如何不会放任自流,卫道者即便螳臂挡车也要挺身而出;摩登潮起上海,上海也就率先行动。不过起初的行动也还谨慎,如认为“作俑于外国妇女”的不穿袜子,属惊奇炫异,有伤风化,上海市公安局便通令严查禁止。处于文化保守的南天王陈济棠治下(1928-1936年)的广州,则更夸张。1933年8月,广州市社会局宣布禁止裸足短裳...
在民国买火车票的场景一般是这样的:低矮的售票窗口,窗户是木头的,底下一个小孔,像一堵墙上挖了个洞。售票口外围着一道木栅栏。栅栏外是焦急等待的旅客,一个个伸长着脖子盯着那个小孔。突然,小孔打开了,售票时间到了,大伙一拥而上,你推我挤,争着把钱往孔里塞,乱作一团。 大多数民国人对于买票的描写,都离不开这些关键词:混乱、拥挤、无序。有人感叹道:“上了火车站,若是时间匆促了些,你想挤上去买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