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铜墨盒是一种文房用品,材质明亮,上面绘旋的图案文字线条明快,优美隽秀,充满文化气息。随着近几年文房用品的不断走俏,铜墨盒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收藏者无疑关心如何选购鉴别铜墨盒?为此,记者采访了文物鉴定专家贾文忠先生。 贾文忠谈起铜墨盒,首推《铜刻艺术》这本书给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贾文忠说,前些日子收到好友周继烈先生主编的《铜刻艺术》刊物,书虽小但非常吸引我,读后对周兄为刻铜艺术的钻研精神所折服。 ...
所有古玩自以原件为贵,凡属仿制即等伪制。惟铜器为例外,仿制为世所许。其仿之精者,且与真器等价。若夫伪制,则无论如何精美,亦属世所不取与。盖伪制不同仿制,仿制意在尊古,伪制意在欺世,故仿制可称而伪制可敝也。历代制器率仿前朝,商仿夏,周仿商,四千年来历代递仿,除少数创生之新式外,余者均为仿制。但此种仿制系取前朝之美,参本代之长,融会为之。式法先朝款识,本代虽仿而实非仿也。各代铜套均此类也,故均不列为仿...
今天我们所说的青铜器错金、错银,古代叫金错、银错,如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记载“金错蜀杯”。《汉书·食货志》记载:“错刀以黄金错其文”。西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司马彪《后汉书·舆服志》:“佩刀……诸侯王黄金错”。...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四千年前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铜镜了。纵观铜镜发展的历史,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普及和发展;汉代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五代十国、宋元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铜镜铸造业随之走向萧条;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随着物质生活的...
铜镜由红铜和锡、铅合金(即青铜)铸制,古代青铜称“金”,比较珍贵,史料或金文所讲的“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据唐《贞观政要》:“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门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足...
唐代铜镜中葡萄纹饰的由来 1988年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发现一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为圆形,有矮圈足,直径31厘米,通高4.4厘米。盘内璧满饰花纹并鎏金,盘外璧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盘内纹饰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内向外分为三层。 同心圆的中心为一斜靠在一头狮子背上的青年男子形象,男子的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其卷发无须以及高鼻深目的轮廓。裸露的上身显...
伪造青铜器主要是为了牟利,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或是出于复古以宣扬传统礼教之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制作的目的与性质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也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加以区别。唐代以来各个时期仿古作伪的情况大致可概括为四句话:唐宋为仿,元明是变,清代在改,民国是骗。现将其基本方法概述如下 从重量辨青铜器的真伪 一般说来商前期器轻而薄,商后期器体重质厚,西周器浑厚铭多,春...
1)青铜器的分类 鉴于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品种纷繁,分类旨在更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用途,以利于研究、鉴赏和收藏。青铜器的分类方法很多,较为流行的是按用途划分为八大类,即: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其中杂器又分生活用具、车马具、货币、度量衡器和印章等。也有把青铜器简单分成四大类的:一兵器(战争所用的器物);二礼器(祭祀燕享之器物,包括饪食器和酒器等);三乐器(音乐所...
敦煌博物馆接连发生的文物失窃案件,把国人由奥运带来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中拉回了现实 敦煌铜镜被盗前一个月,敦煌现代石窟艺术中心一副壁画被整体揭盗,数日后又飞回它失窃的院落,对此,铜镜照见了什么 敦煌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岩云,2008年8月24日中午12时20分急切地向敦煌市公安局报案,博物馆第一展厅内的7面铜镜中的4面被盗,其中“位至三公”铜镜属国家一级文物,另外3面铜镜属于暂...
天津文物2008年秋季竞买会将于11月4至7日在天津远洋宾馆举行。在本场竞买会的藏传佛教艺术专场中一件清代金银嘎乌(GOLD?AND?SILVER?GA`U)尤为引人瞩目,此件嘎乌高11厘米、宽7厘米,采用金面银背工艺。采用纯金纯银捶揲打造,内装有一尊原配骑龙白布禄金刚像,金刚为红珊瑚材质。 嘎乌属于宗教用具,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
天津文物2008年秋季竞买会将于11月4至7日在天津远洋宾馆举行。在本场竞买会的藏传佛教艺术专场中一件清代金银嘎乌尤为引人瞩目,此件嘎乌高11厘米、宽7厘米,采用金面银背工艺。采用纯金纯银捶揲打造,内装有一尊原配骑龙白布禄金刚像,金刚为红珊瑚材质。 嘎乌属于宗教用具,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实为随身携带的佛龛。佛龛是藏人出门在外时携带,...
陕西省铜川市日前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文物部门称其对于研究耀州唐代佛教寺院分布、佛教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石刻造像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柏树塬村日前在修建饮水工程时发现一尊唐代药师佛石造像,随即被耀州区博物馆征集收藏。所出造像为青石质立像,高约1.8米,保存较完整。佛像头顶略平,面目清秀,双眼微睁。左臂弯曲,手掌垂伸,掌心握药丸;右臂前伸,手掌上举。其身着圆领通...
鎏金铜佛像,就是使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鎏金佛像一般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各时代的佛像有各时代的造像特征。这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现在介绍汉代至唐代镏金铜佛像...
青铜器中鸟兽尊的造型具有雕塑的特点,即使是同类形状也不见得都一致。从商代开始,尊是古人为祭祀而特别设计制作的一种酒器。《周礼》和《史记》中都记载了商周时期以鸟类型器物来祭祀的事实。 青铜鸱号鸟尊通高21.6厘米。器作鸱号鸟形,也称鸱枭,为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此器制作的体形瘦长,头部较小,以号鸟头为盖,面部不显,在两个凸出的圆盘上饰有双目显大,半球状瞳仁凸起,大而尖的鹰钩式的鼻与嘴合一...
敦煌博物馆4面铜镜被盗已经半个多月了,警方的侦破工作至今仍无明显进展。虽然敦煌博物馆及有关方面对媒体和外界三缄其口,以案件正在侦破为由拒绝接受采访,但就铜镜失踪的原因,有关部门基本上是一个声音:这是一起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文物安全案件。 白日迷案:四面铜镜不翼而飞 2008年8月,时值旅游旺季,按照惯例,敦煌市博物馆连日来免费开放三个展厅供游客参观。8月24日上午,博物馆工作人员照常打开展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