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双鼓腹,圈足。通体黄釉红彩划花装饰,口部为朵云纹,上下二段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上为四朵,下为二朵,束腰处绘缠枝灵芝纹。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其作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托出黄色的主题花纹,色调对比艳丽。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
明朝立国之初,即在已有良好烧造基础的景德镇建立了官窑,专门烧造供皇家欣赏、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便是其中—个品种。 众所周知,青花瓷器是—种白地蓝花瓷器,是釉下彩,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经高温烧造,白地蓝花的特点应该是白色釉地、蓝色花纹,如果不经细看,几乎所有的青花都是这同一色泽,但历代烧造的青花瓷的蓝色出入颇大,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变化。概括起来,明代的青花瓷器大体上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钱多不急,可投资古书画高古瓷器 要周转快,宜选择明清瓷钱币杂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晋收藏者加入到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行列中来,如何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收藏计划,成为他们关心的话题。 日前,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楼钢对信息时报记者重申了他对这些新晋藏家的建议与忠告——围绕所好、量力而为、形成系列、制定目标,尊重艺术品特有的价值与规律...
重庆文化遗产院近日在考古发掘工作中清理出明代夫妻合葬的画像砖墓,这也是重庆地区首次发现的明代画像砖墓。 重庆文化遗产院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明代画像砖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底以石板及长方形素面砖铺就,墓壁用长方形榫卯画像砖顺丁砌筑,残存1至3层,画像图案有银锭、马、鹿、莲花、卷草等。墓内填土还出土有楔形花纹砖,应为券顶砖。墓内东西两室各见人骨一具,头向南,下枕板瓦,仰身直肢。初步判断,该墓为夫妻合...
“缂丝”龙袍 扇子也是贵重的饰品 日前,“家在紫禁城——开封市博物馆藏明清宫廷用品展”在海口开展,共展出明清两朝500年间宫廷所用的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文房用品及皇帝穿过的新装等共计125件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了紫禁城中的多彩生活。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拥有庞大的宫廷服务机构和稳定的物质财富来源,可以满足帝王及其亲眷维持奢华生活的需求。又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发...
茶道的的变迁与紫砂壶有着必然的联系。紫砂壶的兴起、繁盛是与茶文化的变化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方法为煮茶、烹茶,茶具以金属制器为多。到了明代,团茶已被散茶完全取代,而饮茶方法则改为冲泡法,茶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茶具多选择陶瓷茶具。饮茶方法虽然简化了,但因为泡茶法对茶量、水温等十分讲究,故而对沏茶的重要器物一茶壶—有了更高的要求。紫砂壶就这样兴盛开来。 明清时期,因饮茶方式、饮茶趣...
洪武青花瓷主要使用的是国产青料,有的表现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呈色稳定,不晕散;有的青花浅淡,少有晕散;还有的青花色泽泛灰,并呈现出较大斑状的黑青色。青花釉面肥腴、光润、细腻、平滑。器型主要有石榴形瓜棱罐、玉壶春瓶、执壶、菱花口折沿大盘、大碗、菱花口盏托、折沿浅盘、盘、碗、高足碗等。纹饰以花卉纹为主,很少见元青花中的瑞兽、鱼藻、鸳鸯戏莲和历史人物故事图。常见的主题纹饰是缠枝或折枝花卉,主要有菊花、莲...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永乐青花龙纹扁壶,高45.3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4.5x10厘米。此壶造型优雅,线条浑圆柔和。口微撇,细长颈,扁圆形腹,椭圆形矮圈足。口部饰青花回纹,颈部饰缠枝花纹,腹部绘双龙戏莲纹。龙体粗壮、肥实,龙双目炯炯,怒发冲冠,腭向上翻卷,露出舌头与锋利的牙齿。爪虽是三爪,但遒劲有力。整条龙看起来显得那么矫健、凶猛。 龙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最早是远古时代民族的图腾。...
明代初期的书画题款,依然延袭元人的风尚,款式比较简单,但也有些新的变化。明初开始出现"抬头式",即上款高出下款一到两格,这种形式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抬头款出现时,平头款依然存在。明末书画上款往往题写词盟、词坛、词宗、词丈、年丈、老年翁、老社长等称呼,这类称谓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年间。同时,明晚期的绘画作品中还出现临或仿某家画法字样的题款,这对于古书画的断代可以起到辅证作用。 ...
书画装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代的特征、地区的差异等独特印记,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作品的时代下限,而且对于书画鉴定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了解书画装裱的重要意义。 明代书画装裱形式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手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天头后、画心隔水前增加了一段空白纸即"引首",也称"迎首"。引首最早见于明永乐年间书法家程南云所题顾闲中《韩熙载夜宴图》和夏7货《上林春雨图》卷。引首用纸一般是宋...
我国的瓷器历代销往国外。瓷器出口在我国古代输出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陶瓷贸易的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是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陆路销往中亚细亚、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另一条从海路自广州绕马来半岛,经印度洋达波斯湾,远到地中海及非洲的埃及,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明代瓷器的大量外销,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在近32年的时间内,七次远航,足迹遍及亚...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一些学者、政客与媒体沆瀣一气,炮制了许多奇谈怪论,其中之一是鼓噪所谓明清易代是“夷狄”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国自此沦陷,进而将那场日本蓄意挑衅、悍然发动的侵略战争美化、包装成“解放中国”、“光复中原”之战,是为中华文化恢复“正统”之战。稍有点中国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别有用心的谬论与谎言,丝毫改变不了、也掩盖不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作者:李刚 李薇着; 责任编...
中国古代的各种色釉,是利用铁、铜、钴、锰的氧化物的呈色作用进行着色。由于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必然反映出青色来,因此青釉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釉色。但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入一种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釉料经过加工,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来。明代的甜白釉是中国白釉品种的佼佼者。甜白釉是指...
明太祖统一中国,建立明朝。开国之后,继承宋制,恢复画院,不过,官职不同,规模也没有宣和、绍兴两画院那么大。据传明太祖本人也能绘画,所以大体来说,明初的皇帝确有意提倡绘画艺术。这是明代对绘画重视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明太祖治理国家异常专制苛严,大兴文字狱,轻信谗言,举凡诗文书画甚至元宵灯谜之中所用的字句,只要有人进言曲解,往往就将作者整死。绘画方面,洪武初年奉召为中书的赵原,竟然因为答话时应对失旨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