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杭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主办的《南北辉映 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与浙江原始瓷联展》日前在杭州博物馆举行。 原始瓷与青铜器,虽材质迥异,工艺有别,却是凝聚距今3000多年前商周文明的两大物化载体。此次展览展示了德清出土的两周时期原始青瓷标本,这些从窑址内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瓷片经拼接复原而成,充分还原了当时越地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祭祀礼仪的实际情况,以及浙江地区早期青瓷的起源...
古代青铜酒器(尊)。可追溯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10世纪,高度:25.0厘米。 中国文物网11月4日编译报道:Eskenazi在其位于伦敦克利福德街10号的画廊展览了24件中国古董,青铜、金、银、玉和骨制艺古董琳琅满目,突出显示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2000年)到唐朝(公元618-907)中国工匠的精湛手艺。 这是自2003年以来Eskenazi举办的最丰富多彩的中国早期艺术品...
春秋昶仲匜和蟠龙纹青铜盘 你知道春秋时期贵族怎么洗手的么?竟然有专门的青铜器具,还要两人服侍! 昨天,记者在杭州博物馆《南北辉映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浙江原始瓷联展》上,就看到了这个“奢侈品”。 这是一件“组合”青铜器,在盘上,立着一个器物,器物有三个脚,一个把手,形状有点像茶壶,但没盖子,下面的盘,大小跟脸盆大小差不多,上面刻着一些花纹。 杭州博物馆陈列部...
网络图片 西周至东周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与浙江省德清地区出土的原始青瓷,这两种看似不同材质的器物,在杭州博物馆里来了一次对话。在这场南北文物的盛宴里,你可以了解浙江与河南的渊源。 杭州博物馆今年下半年的大展,《南北辉映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与浙江原始瓷联展》昨天拉开了序幕,将于2017年4月18日结束。 本次展览是杭州博物馆2015年南馆改造完成后的最大...
春秋龙首青铜提梁盉。(配图由记者魏志阳摄) 这是一场青铜器与原始瓷跨越时空的南北对话:正在展出的《南北辉映礼乐至上——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与浙江原始瓷联展》是杭州博物馆2016年下半年大展,由杭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主办,展出文物共计14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就有27件(套),部分文物还是首次与公众见面,以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河南与浙江,虽山阻水隔,却是组成华夏文明不可...
近日,俄罗斯科考学家发现了罕见的青铜器时代的玩具,虽然经过了4千年的风霜雨雪,但依然能保存完好,甚至还可供人继续把玩。
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10月24日,为配合在西安召开的第八届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陕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院等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的“熠熠青铜 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历博隆重开幕。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
10月24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10月24日,由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集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院等20家文博单位展品的《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通过展出各类青铜器文物精品206件(组),讲述了两周时期应国、晋国、芮国、中山国、霸国等9个代表性诸...
游客在观赏展出的两周时期的精美青铜器张宇明摄 青铜器在古代一直被称为国之重器,是王权也是国家重大礼仪活动的象征,其器身上的铭文更有半部《尚书》之称。昨日,由4省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的《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17年2月24日。 本次展览是4省两周诸侯国考古发现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展出的206件(组)青铜...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行至今。 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樵斗”的。 如图所示是一件清代老...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行至今。 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樵斗”的。 如图所示是一...
昨日,记者从曲阜市文物局了解到,首批7件孔府旧藏青铜器已由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修复完成。这7件青铜器是孔府曾经祭祀所使用的祭器,包括豆、鼎、爵、簠等文物。 这批孔府旧藏青铜器时代跨度从西周至清代,器型各异,因历史原因出现严重的粉状锈病害,为保护文物,抑制病害发生,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文物修复方案,严格按照文物修复规程,首先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然后涂刷BTA缓蚀剂用于减缓锈蚀速...
考古学家或能了解英国人3000年前的生活状态。图片来源:《自然》 最可能的情况是,一个突击小队将村庄付诸一炬。火焰迅速吞噬了木质房屋,居民仓促逃离,没有收拾任何物品。烧焦的残骸最终崩塌,掉入附近的河里。在河底淤泥中封存3000年的这些碎片保存完整,也留下了青铜时代晚期居民日常生活的令人瞩目的记录。 现在,这段历史将要真相大白。考古学家将启动一项耗资140万英镑的挖掘项目,并将对该地点挖...
铅山发现青铜器!据悉,这只青铜器名为附耳鬲,是在紫溪乡小葛山出土的。经专家初步鉴定,该青铜附耳鬲为春秋时期铸造。 日前,紫溪乡汪源村和排山村两村部分村民对小葛仙山的葛仙殿进行维修扩建,在葛仙殿左侧清理土方时挖出一只青铜附耳鬲。这只青铜附耳鬲形体完整,口径18厘米,高28厘米。起初,在场村民不知何物,都说是个“宝贝”。发现当晚,有人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方知是青铜附耳鬲。于是,修葛仙殿的村民理事会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