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后饭局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各种议论众说纷纭。对于书画行业的朋友而言,这个话题也许不是一场噩梦,恰恰相反,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何尝不是书画进入大众话题的又一次机遇呢? 很多人使用微信晒出各种幸福,晒减肥、晒保健、晒美食……无外乎这些因素跟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精神产品的书画,在一定程度上形而上之,让不少人产生距离美。甚至有些观众走进广东美术馆展厅的时候,还难免有一种看不懂该咋办的心态。类似的情况在...
近期,关于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事件再现:福建被盗“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像亮相匈牙利、法国枫丹白露城堡的中国文物被盗等。而值此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再次引发热议之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丛书第一卷,并由此勾勒出中国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线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05年启动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编纂项目,该丛书将陆续发布海外文物状况,此次亮相的首卷是《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
图为信宝忠收藏的建国60周年专制银砖铁路纪念站台票。 图为信宝忠收藏的北京站金箔站台票。 火车票对于坐过火车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是,站台票你了解吗?一名老铁路工人对这个俗称铁路“门券”的历史产物情有独钟,他收藏的1800余枚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站台票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前世今生。 信宝忠是北京铁路局唐山站的一名退休工人,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爷爷、父亲、他以及女婿4代人都...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2015年又恰逢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这给了我们回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30年来,遗产保护的理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逐步深入人心,中国还一度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热潮。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如何?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怎样的作...
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受损长城的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态袋护坡技术”,使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经过4年探索,已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王大方17日说,2011年5月,文物保护人员首次将“生态袋护坡技术”用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境内的赵北长城遗址保护中,工程涉及城墙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治理。 “生态袋在长城本体保护、环境整治、气候适应性各方面效果都很好...
位于四川成都的民间博物馆日前向媒体展示了部分来自美国的珍贵史料,揭示抗战时期中共军队的优良品质与日军戕害美军士兵的残暴行为。 这家名为建川博物馆的民间博物馆群,拥有纪念抗战时期美国空军对华援助的“飞虎奇兵馆”,其中收藏了大量美军抗战时的文物。 “飞虎奇兵馆”按照中国传统礼俗,将248名飞虎队员的照片制成瓷板像,高高挂在一面墙上,供人瞻仰。 该馆陈列着一份标注为“秘密”的《美...
近期,关于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事件再现:福建被盗“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像亮相匈牙利、法国枫丹白露城堡的中国文物被盗等。而值此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再次引发热议之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丛书第一卷,并由此勾勒出中国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线图。那么有关江苏和南京的流失文物又有哪些呢? 数次流失浪潮164万件中国文物散落世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05年启动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
近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汉字》进校园中央财经大学展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一楼大厅隆重开幕。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文字处处长孟庆瑜、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书法研究中心轮值主席白煦、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当代书法研究中心轮值主席陈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
4月9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楷书名家提名展在三楼西厅开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当代楷书名家20余人,佳作40余幅,这些作品立意高古,风格各异,尊重传统,勇于探索,既有传统的包容性,又有时代的开放性,生动、客观地将书家的审美观念,文化修养,思想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楷书创作的新面貌。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以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推广祖国传统文化、普及文字文化基础知识,先后举办了...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鼎 鼎:古代的烹...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玉、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的美称,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1、和田玉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通过文献记载及出土玉器的鉴定,对中国古代玉材的使用...
现代陶艺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迸发出的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当时有美国的彼得·沃克思,日本的八木一夫,还有英国的一些陶艺家。他们首先对陶瓷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建立于一种跟传统陶瓷的"背叛",把陶瓷材料作为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媒介来进行运用,也就是和油画、国画借助油画布、油画颜色,国画用宣纸来对陶瓷进行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完全排斥了实用的形式,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来利用一、创造。现代陶艺就是在这样形势下出现...
黄宾虹生前曾多次对其学生和家人说:要等到我死后五十年,才会有人欣赏我的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虽然其生前已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宾虹热”已逐渐升温,但直至进入新世纪,能够真正读懂、体味其艺术“内美”精神的人并不是很多。 今年是黄宾虹诞辰150周年、逝世60周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以“为大师造像”的当代艺术名家的...
时值黄宾虹诞辰150周年、辞世60周年之际,“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亮相中国美术馆。此次特展以“为大师造像”的纪念方式拉开整个展览的序幕,一方面选择当代艺术名家创作的油画、国画、雕塑各一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感受其风骨精神与学者风范;另一方面以多媒体形态的当代艺术作品向大师致敬。此外,借展的《繁简稿对应册》和《临古画稿》均为国内首次露面,为黄宾虹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