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刻铜墨盒兆始于清中晚期,因为墨盒制作工艺精湛,集质地、做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玩味无穷,有着极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位。 清末民初,墨盒成为文人雅士把玩摩挲的佳玩。也被当作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军旅建功、学有所成、工程竣工、建筑落成等活动的馈赠礼物、纪念品。 近日笔者在定海收藏市场购得一方刻铜墨盒,盒质为白铜,长9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
日前,山东省沂南县杨家坡镇一村民在清理大棚周围的树根时,挖出一批北宋铜钱。据文物专家介绍,出土的铜钱共35公斤,大多铸成于北宋年间,少量为唐代所铸,有十几个币种。这些铜钱保存完好,字迹十分清晰。
古代青铜器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成各种各样的锈蚀物。有些锈蚀物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覆盖层,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不会继续发展,我们称之为无害锈,一般认为铜的氧化物、碱式碳酸铜等是无害的,而且这些锈古香古色,是文物年代久远的象征,一般不必去除,仅在掩盖铭文、纹饰时才去除。但是有些青铜器的腐蚀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会不断发展、深入,我们称这种锈蚀物为有害锈,必须去除。对青铜器危害最大...
鎏金铜俑之一。 出土的鎏金铜俑(图片来源:每日新报) 螭虎纽玉印 龟纽铜印章 广州考古发掘工作近日获得丰硕成果!继1956年首次出土汉代鎏金侍女俑之后,时隔半个多世纪,两个男性形象的鎏金铜俑在广州重见天日;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枚未刻字的螭虎纽玉印,根据记载此前全国仅出土过3枚螭虎纽玉印;另一枚刻着“赵延康印”四个大字的龟纽铜印章,更是为墓...
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兴起于甘青地区的一支青铜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水上游,西至湟水流域,南及白龙江流域,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附近。距今约4000年左右,晚期与中原地区夏商时代相当。 齐家文化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镜。齐家文化遗址所出铜镜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铜镜。齐家文化铜镜出土数量很少,均出在远离中原的西北边远地区,并且已经具有不...
图为作者收藏的民国“还我河山”铜墨盒 铜墨盒是盛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上的必备之物。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在藏市上不断走俏,铜墨盒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人们可以从6个方面判断铜墨盒的收藏价值。 看名号清末民国时期,刻铜墨盒的名家有陈寅生...
以前,老古董商鉴别青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甚至舌舔,现在,专家用的是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激光。而作为一般的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 一、看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现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错银铜牛灯,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
香港鼠疫桿菌的法籍医生亚历山大·耶尔辛医生铸造铜像,于七月十五日在香港医学博物馆举行揭幕礼,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医生、法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戴博先生等出席铜像揭幕仪式。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
7月9日,山东沂南县公安民警在清点出土的北宋铜钱。 当日,山东省沂南县杨家坡镇一村民在清理大棚周围的树根时,挖出一批北宋铜钱。据县文物专家介绍,出土的铜钱共35公斤,大多铸成于北宋年间,少量为唐代所铸,有十几个币种。这些铜钱保存完好,字迹十分清晰。新华社发(杜昱葆 摄) 7月9日拍摄的出土北宋铜钱。新华社发(杜昱葆 摄)
文物修复专家对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马进行脱模 文物修复专家对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马进行脱模 这一青铜马高1.62米、长1.61米,于2008年11月在湖北省襄樊市一建设工地被发掘,出土时马的前半部分基本完好,后半部分已成碎片。文物修复专家考察了东汉到三国魏晋时期马的造型特征、历史资料和残件,运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将青铜马的后半部分基本修复完成。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藏友支招 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锁具,如今也成为藏家十分看好的收藏品,特别是古锁更是备受市场追捧。如一把清代铜制“刀锁”,在十年前大约200余元,现在其价格已翻了数倍,达到800~1000元左右。那么究竟何种锁具才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呢?下面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初级收藏者宜选铜锁 古锁...
《鹿鼎》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它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中国收藏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拍卖会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只是小部分人在收藏。”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日前对记者表示,青铜文化在...
神秘的面具头像王国惊现三星堆 1929年春天,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在中国西南一个叫“三星堆”地方,农民燕道城一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几锄下去,从些就敲开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年的古国大门。 国内外考古学家沿着他们挖下去的地方,开始对这个神秘王国的探索,他们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考古挖掘,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不断涌现,古房屋遗迹的出现,更让他们觉得离这个古国越来越近,但七十年过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