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从艺术价值来说,汉代是中国印章制度的鼎盛时期,而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同时,广陵王玺金印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
今年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40周年。40年来,在各级领导、考古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遗址经历了发现、发掘、保护的艰难历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记忆/中国矿冶考古》所有文章的作者都是当时遗址发现、发掘、保护的亲历者和见证人,通过他们的回忆,使我们能够掌握遗址40年的发展保护史,了解遗址40年的风雨历程。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下列文章按行政区...
作者:陈虹 著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01 《当代中国考古学》论述了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以及当代考古现状。共十章,内容包括考古学的方法论与发展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期的考古学发现与研究状况,以及水下考古和工业考古等专题性考古学研究。《当代中国考古学》内容属中国考古史,类型为教材,适合本科及高...
近日,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的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一件属于 40,000 年前动物雕像的古代象牙残片。据悉,整个珍贵象牙的两部分残片先后发现于德国西南部的福格尔赫德山洞 (Vogelherd Cave)。到目前为止,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地发掘出土了一系列可追溯至冰河时代 (Ice Age) 的卓越艺术珍品,其中包括一件在 1931 年考古发掘期间发现的...
作者:夏鼐,王仲殊 等 著 出 版 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系列,其中包括彩色图文版和精装小开本两种版别。本套精装小开本系列图书的主体是名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某一知识门类的概观性文章或某一学科领域重要的条目,有的还附有相关知识主题,亦取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本套丛书涉及领域...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主要内容包括:干元精粹幽蓝神采、——走近元青花、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元青花与伊斯兰文化、元代青花瓷器与元代戏曲、最后的辉煌——落马侨型元青花、元青花研究综述、重铸河山一统的洪业、——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等。
作者:林梅村 著 出 版 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01 《大朝春秋:蒙元考古与艺术》由从额尔古纳河到三河之源;成吉思汗史迹调查;和林访古;金中都的广寒殿;蒙元廷石雕艺术源流考;马可波罗在北京;威尼斯“马可波罗罐”调查记;宋六陵访古;故国不堪回首;元朝重臣张圭与保定出土元代宫廷酒器等十四部分构成。 作者简介 林梅村,1956年4月生,北京大学...
作者:李法军,王明辉,朱泓,等 著 出 版 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华南地区生物考古学研究的第一本相对较为系统的论著。《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展示了我们对出自广东湛江鲤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人骨所做生物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南地区考古学、...
作者:赵超 著 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铁蹄驰骋:考古文物中的马》主要通过中国考古发现与文物中涉及马匹的精彩资料与大量古代文献记录介绍古代人类驯养、使用马匹的有趣历史。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语言叙述通俗易懂,知识趣味性较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于各阶层阅读。全书共分:驯马助先民、大辂御六骏、铁蹄扬胡尘、天马舞盛世4章,收入图片两...
作者:龚良 著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01 内容简介 《建筑考古录》一个文博人田野足迹的记录。结合田野考古与古建筑考证之理论方法,探索江苏古代地域文明,辨析建筑形象、技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体现凝聚文物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 作者简介 龚良,1962年生。现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物局局长、《东南文...
日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闭幕的“实验室考古”呼伦贝尔论坛上,针对我国考古领域蓬勃兴起的“实验室考古”发展现状,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评估讨论,一致认为要认清发展趋势、加强科技手段、植入科学管理,让考古研究通过“实验室考古”更有效地为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服务。 “实验室考古”是近年来为世界考古学界普遍认同推广的一种和传统田野考...
日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闭幕的“实验室考古”呼伦贝尔论坛上,针对我国考古领域蓬勃兴起的“实验室考古”发展现状,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评估讨论,一致认为要认清发展趋势、加强科技手段、植入科学管理,让考古研究通过“实验室考古”更有效地为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服务。 “实验室考古”是近年来为世界考古学界普遍认同推广的一种和传统...
最近,中国考古界出现了一场“闹剧”。 郝笛,被冠以“中国考古第一大家”,但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称“不知道这个人”。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天津《每日新报》魏孝民:“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微信中最近热传的考古神童报道,实是多年前的旧闻主角如今已年近三十。(7月27日成都商报) 这场闹剧让人发笑,如果...
许世吟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人民网记者薛婧摄 “锡兰公主”许世吟娥成“中斯平民大使” 世居闽南的平民女子许世吟娥,真实身份竟是锡兰王子后裔,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改变了她的人生。人民网记者走进泉州清源山的“世家坑”,听许世吟娥讲述她的传奇故事。 世家坑 人民网记者车柯蒙摄 500年惊世之谜大揭秘:锡兰王子后裔在泉州 1996年底,位于泉州清源山麓的“世家坑”古墓群重见天日...
记者日前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经过对吐鲁番木纳尔42座墓地考古发掘时,首次发现一件四足陶盆。此外,墓葬中还发现4枚呈不规则圆形的萨珊银币和7枚仿拜占庭金币。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长王龙说,木纳尔墓地地处火焰山,毗邻葡萄沟,此次清理的墓葬是位于葡萄沟下游的3个台地上,距今约1600年。墓地最明显的特点是聚族而葬,墓地的围墙大多是用黑色砾石堆砌,或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它的形制结构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