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广东惠州市桥东老城区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东街,由于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惠州市二十二日启动改造工程,将“修旧如旧”,把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 据史料记载,水东街形成于北宋元丰年间,清朝前后开始兴盛起来,鳞次栉比的店铺、客栈、银楼、作坊、药店遍布其间,商贾云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广东三大文化也在这条七百多米长的大街上相互交融,兼容并蓄。 这里曾...
记者十五日从上海新黄浦集团获悉,上海外滩现存最早建筑——原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已启动百年来的首次系统性修缮,预计将于明年世博会前完工,届时有望成为上海接待各国贵宾的重要场所之一。 记者今日实地走访现场看到,这座已有一百三十多岁高龄的老建筑目前被绿色的防护网层层围裹,正在进行外立面修缮。现场项目经理杨雷介绍说,这是原英领馆百年来第一次进行系统性的大修缮,包括外墙、屋面、内部结构等都将按照原貌精心修缮...
一段藏身于半山腰间的悬空古道,经过修缮后,将重新现身于门头沟区的崇山峻岭之间。昨天,笔者从门头沟区王平镇获悉,该镇投资90万元,对镇域内的东石古岩村悬空古道进行了修复,本月底该古道将正式开门迎客,古道上的摩崖石刻、百年蹄窝将会更加清晰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悬空古道位于门头沟区石佛岭古道上。这条古道在巍巍雄山中蜿蜒曲折,全长近2公里,全部开凿于半山腰当中,路中多为青石铺垫,外部筑有围墙,经过几百年岁...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其宫墙由于年久失修于今年3月至4月接受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体检”。记者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获悉,日前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避暑山庄宫墙保护修缮方案,这标志着避暑山庄新的修复周期即将开始。 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其重要组成部分宫墙分三个系统:一是外侧宫墙;二是宫墙内侧高于地面的宽一米至两米的马道(古代用于士兵...
河北省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按照鸡鸣驿城墙整体加固保护工程进度计划要求,精心组织监理公司和各投标段施工单位,合理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各标段工程进展顺利。 东城墙北段城墙夯土施工已完成至地面以上8.7米高度,并完成了200米的基础处理,素土护坡处理已完成总量的90%。南城墙东段城墙外侧剥落墙砖的补砌及局部剔补墙体工作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内墙夯土已至地面以上0.9米高度...
8月底,浙江省文物局在余杭区仓前镇政府召开了章太炎故居维修工程验收会。章太炎故居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和革命家章太炎先生的出生和成长之地,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占地0.07公顷。前三进为晚清建筑,第四进是民国初年所建。每进的主体建筑均面宽三间,硬山顶。呈纵向逐层推高,并由东侧过弄前后贯通。1985年经文物普查发现,1986年列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199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始建于北宋,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本次维修对象是保国寺古建筑群之鼓楼,由于年久失修,局部构件出现霉变腐朽情况,威胁鼓楼建筑安全。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下,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维修。 由于文物建筑维修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技术方面要求较高。根据《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见证近代中西方文化交融历史的珍贵雕品“中国牌楼”在流失海外百年、最近重归故土后,其修复工程引发各界关注。中新社记者日前从上海徐汇区文化局获悉,有关方面将耗资逾百万元人民币来精心修复这座珍贵雕品。 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告知,由于历经风雨沧桑,“中国牌楼”的“体检”报告并不理想,牌楼上的牌匾、群狮像等部分都缺失严重,需...
“非常可惜!歙县在复建徽州府衙,拆迁现代建筑时,却把一幢特别珍贵的清代古建筑砸坏了。”歙县读者吴先生昨天向记者反映这一情况时,禁不住感叹道。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歙县徽州古城内的徽州府衙所在地,看到一幢100余平方米的清代古建筑孑然而立。这是徽州府衙古建筑群中惟一的历史遗存,为府衙“二堂”。记者注意到,“二堂”右侧的砖墙有一个...
工人正在拆除文儒坊外墙 柳涛/图 三坊七巷大范围的古建筑修缮工作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工程量较小的天后宫将于明年年初修缮结束。 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三坊七巷开始修复的2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数已完成了方案论证等纸上作业,开始进入实地修缮阶段。 尤氏民居项目工期最长 文儒坊是这批修复项目中古建筑最集中的一条坊巷。昨日记者看到,在文儒坊尤氏民居旁,几个工人正拿着锤子拆除外墙...
昨天,记者从紫竹院公园管理处了解到,该园正在着手编制《公园总体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其中,将投入2000多万元对园内的明代庙宇——福荫紫竹院进行修缮复建,确保在2011年对游人开放。 据紫竹院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福荫紫竹院距今有近600年历史,既是明代庙宇,又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行宫,建筑附近的两棵大银杏树是紫竹院的“镇宅之宝”,1992年已被评为海淀区文保单位。此...
古往今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师出有门,中国书画装裱尤其如此,昨日,哈尔滨市文化大厦洪一轩画廊装裱师洪丽君拜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徐建华教授为师仪式暨书画名家笔会在文化大厦隆重举行。 文化大厦洪一轩画廊成立于1996年,以精湛的书画装裱、修复工艺和优秀的书画展览策划实力,深受省市书画名家及书画爱好者的欢迎和肯定。省市的书协、美协和哈师大的书画名家,均将这里作为书画装裱、修复、鉴定的基地。洪一轩画廊...
7月21日,施工人员冒着高温,对袁州谯楼南观天台坍塌处进行抢救性修复。宜春市文物部门将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在两个月内完成维修工作。 宜春市袁州谯楼南观天台为原有老观天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5月27日晚,受降雨影响,袁州谯楼南观天台西南角发生坍塌,塌方处宽约8米,有关部门及时对坍塌现场进行了隔离防护,防止发生新的坍塌。6月中下旬,宜春市文物部门请来专业人员现...
据悉,河北省保定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保定淮军公所清河道署片区拆迁登记公告》,明确指出,根据《保定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区域内住户进行拆(搬)迁,恢复文物原貌。拆迁范围包括淮军公所片区:东至淮军公所住宅区A区西外墙,西至恒祥南大街,南至兴华路,北至体育场街。清河道署片区:以清河道署外墙皮为基线,向东外扩10米至民居;向南外扩7米至兴...
斥资11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明十三陵茂陵抢修工程17日开工。这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之后,北京市政府有计划地保护明代皇家陵寝的又一重大工程,抢修后暂不对外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辖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历史上的人为损坏,茂陵急需抢修。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王氏、纪氏、邵氏的合葬陵墓,始建于成化二十三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