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权不稳,御窑厂还没有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极其稀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管理体系十分松散,因此在顺治传世瓷器中,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之后,在御窑厂开始出现了“官搭民烧”的烧制制度,此种灵活的制度不仅为陶瓷生产摸索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
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1644至1661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要想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
顺治皇帝安置拆迁的良策 虽然古代是个极权社会,但也不乏慎重处理拆迁问题、顾及拆迁户利益的皇帝。 清顺治帝时,北京曾有一次牵涉城内几乎所有汉族官员和民众的大搬迁。这次大搬迁处理得较为稳妥。当时顺治帝为避免清朝建立之初满汉两族矛盾纷争,决定推行满汉划城而居——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举措。 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十九日,皇帝下令:“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
顺冶时的瓷器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立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儿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冶时纹饰一般很粗犷,满绘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冶时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
清军入关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了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工匠废弃“匠籍”制等,使清代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御窑厂的机构设置,较明代时有所缩小。这并非因为御窑厂处于萎缩状态,而是由于它吸收了明代的建厂经验,取消了一些多余的机构。如明代御窑厂内设置的狱房,到清代时便被废除。这说明清代御窑厂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使工匠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
(记者/苏妮)昨日下午,在第八届文博会航诚艺都分会场举办的免费文物鉴定活动上,一套清顺治年间的《本草纲目》全套刻本(见上图,苏妮、张素芳摄)的出现,引起了在座5位鉴定专家的惊呼。 这套《本草纲目》全刻本共63本,是由一位名叫吴太冲的人在顺治乙未年间所刻,该书从顺治年间流传至今已近400年历史,但全套书本保存十分完好,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深圳市文物收藏协会会长杨传耕两位专家一致认定此...
新浪收藏讯 2011年12月5日晚,北京保利“品藻如春——清代御笔暨宫廷书画夜场”在亚洲大酒店开拍。顺治《积善延年》匾额以200万起拍,几番出价之后,最后以300万的价格落槌,此前拍品的估价为240—300万。 作品简介: “积善延年”,四字匾额,纸本,是顺治皇帝福临所写。福临是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的第九子,孝庄文皇后所生。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二十日,皇太极死于沈阳清宁宫,继位者是谁,...
这是一串由108粒直径1.2厘米的珍珠串成的朝珠。这种珍珠被称为“东珠”,以东珠串成的朝珠只有皇帝、皇后以及皇太后才能佩戴,其他人无缘享此殊荣。而这串东珠朝珠,从它黄色题签上能够得知是清代顺治皇帝的御用朝珠。 108颗珍珠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四颗将珠串均匀等分的红色珊瑚珠象征着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也称为“结珠”。最上方的那颗结珠用一条黄色绦带系上一颗猫眼石,...
“哟,180万元的起拍价?” “都赶上一辆保时捷了……” 昨天上午,由吉林省博物院等主办的“春风雅集”书画作品巡展开幕,一幅作品引来众人议论。 紫檀色的框,泛黄的宣纸,苍然的古意……这幅画的作者是顺治。 啥内容?顺治11岁时画作 这幅作品叫《祗樹頑石图》,宽37厘米,竖长96厘米。作品左下方,是错落有致的石头,紧挨着的,是两棵发了芽的树,一高一矮。树上三四个被虫子蛀过的洞都清晰可见。 ...
【博宝艺术网讯】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顺治通宝305枚。 顺治通宝8个光背一个单字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