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辽 盛器 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墓出土 边长12.5厘米、高2.8厘米 此方碟壁上印花卉纹饰。碟内饰圆形菊花图案,四角为花叶。通体施黄、绿、褐三色釉,釉色莹润明艳,有细碎开片。碟的整体设计美观大方,釉色协调,是辽三彩器中的珍品。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 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 此瓶口部外敞平展,长颈饰多周弦纹,腹部主体为缠枝牡丹纹,下方衬以剑叶纹,通体施青釉,均匀晶莹,是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精品。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始创于北宋。入元以后,北方名窑相继衰落,加上水陆交通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龙泉窑的地位更加突出。浙江、...
瓷器延之明朝,仍以“永宣”为最。其胎釉之坚密、青花发色之纯正、器物造型之丰富及绘画纹饰之精美而闻名于世。因而,“永宣”期的青花,乃誉之为明代的“黄金时代”。 这件明代“凤戏灵芝牡丹”青花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微收;器通高10厘米,直径20厘米;器型规整,品相完美,实乃世间少见之品。罐釉青中闪白,温润细泽,抚之如触婴儿之肤,滑嫩爽手。 罐满绘吉祥图案,余戏题为《凤戏灵芝牡丹》图。画上吉...
此瓶为清康熙青花双凤牡丹瓶,高50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7厘米。瓶口外撇,直颈两端略有弧度,圆肩长腹,腹下渐收,近底外撇,细砂底。器施白釉,青花纹饰。颈至肩部分别绘蕉叶、三角形线隔如意头及双弦纹。瓶身绘缠枝牡丹,两只飞凤长冠飘逸,尾羽高扬,在繁叶硕花间自由地穿行舞动。纹饰绘制细腻,青花蓝中泛紫,浓重艳丽。
珐琅彩瓷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的前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后来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珐琅彩瓷烧制成功于康熙晚期间。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有化学成分“硼”,珐琅彩瓷中有;珐琅彩瓷中也含“砷”;康熙前时期的瓷器中黄色为氧...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一个名叫柯家村的山冲之间。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这个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 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 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不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称之为“柯家冲窑”。 ...
清 康熙 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黄釉为地,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色彩绚丽,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字体笔画粗宽,挺拔端庄。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彩瓷品种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
郎世宁:《仙萼长春册》牡丹图 绢本设色 纵33.3厘米 横2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是《仙萼长春册》中的牡丹图,是郎氏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画面非常写实,笔致工整而有突兀感。此图工笔设色,充分体现了西画技法的特点。郎世宁在创作上汲取了前人的诸多优长,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即以此幅为证,在花卉的技法上,花朵采用周之冕“勾花点叶法”的技巧,而花叶又加以恽寿平“没骨花”的...
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近日正式全新亮相迎客。 馆内,一批来自北京的游客正随着讲解,驻足于三彩釉陶缸前,赞叹昔日鼎盛时期的繁荣。在新博物馆中,布展内容主要分为“海东盛国”、“定都龙泉”、“车书本一家”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上京龙泉府从兴起、发展到灭亡的整个历史过程。馆内现藏有100余件文物,10余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十分丰富。 在渤海镇政府的积极打造下,渤海镇以历史...
《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洒金,设色,纵174.7cm,横47.5cm. 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 钤“吴昌石”朱文印。 图中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水仙以白描双勾法刻画,其不着一色的叶片与浓艳的牡丹相比具有洗尽铅华始见真的淡雅之美。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
《水墨牡丹图》轴,明,徐渭绘,纸本,墨笔,纵109.2cm,横33cm. 本幅自识:“四月九日,萧伯子觞吾辈于新复之兰亭,时费先生显父至自铅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阳,并有作。余勉构一首,书小染似伯子。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分水邻封会,双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见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铅建两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关,故颈联云。”钤:“文长氏”(白文)、“天池漱仙”(白文...
玉壶春瓶创始于宋代,它由诗句中的“玉壶先春”而得名,其撇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的造型体现了柔美、高雅的情态,是中国古瓷中的典型器物之一,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文物收藏家所珍爱。 这件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为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荣誉理事、资深藏家胡平先生所珍藏。瓶高27.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8.5厘米,青花发色呈铁灰色,胎质粗糙,圈足平切,纹饰流行于元明时期。对此瓶的断代,唐恺、宋...
古代很多大家只敢用水墨去表现牡丹,因为越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越是难度大,稍有不慎,并会落入艳俗的境地。而能够用颜色穷研其变,将牡丹画得馥郁若滴,王雪涛确是不二人选。2013年,王雪涛一件不足八平尺的牡丹类作品《东风浓艳》经过藏家数轮争夺,最终以460万元交割,画面中仅有五朵绽放的牡丹,可谓一花值百万。 王雪涛 《花卉》 而这并不是偶然的个例。2010年,王雪涛的一幅作于19...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中为人称道的画家。其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擅长水墨写意。而他的书法和绘画一样,亦是“狂怪”意趣,初学黄庭坚,后攻《瘗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一体“六分半书”。 这幅郑板桥行书牡丹诗轴(见图),纸本,纵84厘米,横26.5厘米,原题于复堂老人所绘牡丹,后分割流传。诗文:“十分颜色十分红,顷刻名花在眼中,富贵若凭吾笔...
明代深闺绘画是我国古代女性绘画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也涌现一大批才德兼备、艺手精绝的女性画家。她们在书写绘画时,往往能倾注自己的感情,利用女性特有的情愫,创作出清新脱俗、秀雅清丽的作品,在我国书画史上留下惊鸿一瞥,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明末清初的李因。 李因(1611—1685),字今生,号是菴、龛山逸史、海昌女史,钱塘(今杭州)人;工诗善画,有诗集《竹笑轩吟草》、《续竹笑轩吟草》各一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