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日将启程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今天介绍,此次斯里兰卡之行,将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走出去的第一步。早前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港口城市,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希望此次考古发掘助力海...
古人云:“乱世金银,盛世典藏”,金银历来是财富的象征,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对于金银的热爱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国将其作为货币进行交易,财富拥有者将其制成金银器,突显尊贵的身份。在西方社会,长期以来,无论是何种政体及统治阶级,都对白银及银器持垄断专营态度,众多银器都曾为历代帝王的专用品。 近年来,在国内收藏界及广大民众中,收藏西方艺术品渐成风尚,其中又以西洋银器收藏居多。西洋银器从第...
中国文化传媒网讯(记者屈菡)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爱丽丝,这些经典动漫形象充实着几代人的童年,今年夏天,大家可以到国家图书馆体验这些荧屏角色的诞生过程。7月21日,“动漫原画特展——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400余幅动漫原画与珍稀赛璐珞,包括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以及热门日本动漫等,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在国内展出。 在展览中,读者可以看到《一只爪子的故事》中米老鼠...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学西夏文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就将流散海外的西夏文泥金写本《妙法莲华经》记挂于心。2011年,他有机会进入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睹这部典籍的真容。尽管几十年间通过各种途径对此书的内容、形制了解颇多,但当书衣轻轻展开,满纸金光灿灿的文字呈现在眼前时,史金波还是深感震撼。 震撼之后,是一阵心痛。当代人所见到的西夏文古籍,大多出土于20世纪初叶之后,这部泥金...
克孜尔石窟壁画:龟兹王后头像钟欣摄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僧侣与艺术家”18日同时在位于北京798的木木美术馆开幕。137幅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以高清图片形式复原,这在国内是首次大规模集中呈现。 坐落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艺术史及音乐史等学科之源的珍贵遗存。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于8世纪后期逐...
图3 图2 图1 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代,因西域的开拓,新疆和田玉大量输入了内地,使得唐代的玉器多以此种材料为主。尽管它们的生产数量不多,但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均有新的发展,且于质量上更加精雕细琢,故玉雕承前启后的特点十分明显。尤其是唐代玉器的文玩化功用,相较周汉玉器更显亲切可爱,更具玩赏性能。其中唐代玉器中的摆饰和头饰,通常以肖生玉器为主,且多为动物形象。如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
《东观余论》(资料图)《东观余论》(资料图) 小克鼎小克鼎 王齐翰《勘书图》王齐翰《勘书图》 李德懋(款)《白鹰图》李德懋(款)《白鹰图》 北京的琉璃厂,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它曾经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文化界人士。清中叶以来,朝鲜使团的一些学者,每次到中国,都要逛逛琉璃厂。清末民初,一些欧美人和日本人也成了琉璃厂的常客。 朝鲜学者:购置汉文典籍 朝鲜是当年属清王...
原标题:埃及博物馆展出海外流失文物 7月4日,坐落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展出从意大利修复并运回的古代文物,包括195件古物和21660枚硬币。该博物馆馆长表示,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挖掘而被盗的,有关这些走私文物的调查正在进行。图为一名男子观赏从意大利运回的古代文物。
2018年6月19日,法国巴黎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OPPO)于当地时间6月19日在法国卢浮宫正式发布旗舰智能手机OPPO Find X,将多项创新科技与突破性设计理念融于一体,全面体现了OPPO对未来智能手机的追求和探索。 OPPO同日宣布,与兰博基尼汽车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意大利超级跑车制造商兰博基尼汽车首次与智能手机品牌开展独家合作,这将帮助双方跨界赋...
采风团成员参观富阳区东梓关村许家大院。付勇超摄 5月30日,参加第三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的媒体代表一行80余人来到良渚,在良渚遗址管委会召开媒体采风见面会,听取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和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情况介绍。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姝出席会议并致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作良渚遗址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情况介绍。 媒体代表们认真观看良渚古城宣传片,特别是听取刚刚...
4月11日,一件疑似从中国圆明园流失的周代文物“青铜虎蓥(音莹)”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6万元)的价格被拍出,引发舆论对海外流失文物命运的关注。一周后,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协议,推动健全预防惩治文物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像“青铜虎蓥”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令人心痛。而促成国宝“回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
中国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24日披露,该所自2006年起整理出版流失在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目前完成英藏9册、法藏22册(每册336页左右),并正在推动古藏文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有望完成具备智能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这些文献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藏文文献首次以出版形式回归故里。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
日前,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强行拍卖了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成交。这一消息,引发文物界和舆论界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表示强烈谴责。(4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据介绍,这件“青铜虎鎣”具有3500年历史,疑似150多年前圆明园被抢文物。为此,国家文物局多次交涉,要求拍卖行遵守国际公约精神和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终止该文物拍卖,并呼吁国际友好...
疑似圆明园被劫流失文物——虎蓥日前在英国以41万英镑的价格被拍出,消息传来,举国愤然。有观点主张,我国应立即提起文物追索诉讼,以法律武器索回流失国宝。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面对这件历史上流失的文物是否应立即启动法律追索程序,以及在面对流失文物屡屡在海外被拍卖的事件时,我国政府与民间究竟应采取何种立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这需要理性的思考与严肃的法律分析。 就以...
记者29日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海外征集的民国时期文献填补了中国国内相关一手资料的空白。 民国时期文献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民国时期纸张一般寿命是50-100年,纸张酸化、脆化、老化加剧,目前民国文献普遍出现了严重的老化或损毁现象,有的一触即碎,有的已经碎成纸屑无法使用。同时,民国时期文献正是记录和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诸多方面的主要载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