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3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在博鳌表示,明年将加大科技投入,或利用海洋探测、载人潜水器等方式探测南海文化遗存。 当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 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这条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经过的海域和岛礁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海南省管辖海域已经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4处,其中,...
12月8日,记者从吉林长白山宝马城考古队了解到,经过近4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基本摸清了宝马城遗址的基本形制和建筑布局。通过发现的玉册等文物,考古人员基本确认该遗址为金代长白山神庙故址,这是我国中原地区之外首次发现国家“山祭”遗存。 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镇西北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与长白山主峰相距约50公里。相传唐代一将军在此地得宝马,因此得名。 为了准确把握宝马城的...
12月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罗家坝遗址新发现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处,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同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一样,改写了长江上游文明史。此次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不仅年代更早,更表明罗家坝遗址同时还是一处十分...
图为易县博物馆展出的古兵器。于俊亮摄 12月6日,总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展现易县千年文化遗存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 据易县县委书记杨义宝介绍,该县历时5年共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易县博物馆的建设和展陈等工作。易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多平方米,基本陈列以“易水长歌”为主题,采用实物、围板、雕塑、场景复原等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
封面新闻记者 毛玉婷 实习生 唐依然 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距今5300——4500年,嘉陵江流域,四川达州宣汉,气候转暖。树林中,阔叶树更加密集地长起,蕨类植物茂盛成长;潺潺流水中,鱼儿成群摇摆。这样的环境,滋养着一群土著人就地而居。他们打磨出尖锐的石器,渔猎采集而生。其中,一种尖锐的细石叶,成了最普遍的工具。——12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通报,2015年至2016年期间,该院在...
出土的石斧。钟欣 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第四次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处距今45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存,这让罗家坝遗址成为中国嘉陵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作为中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遗址之一,罗家坝遗址地处秦、楚、巴、蜀交界地。1999年、2003年、200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遗址现场。 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构成了这个千年古建遗存被发现的脉络—— 今年3月,杭州临安区政府大院改建停车场,地面施工时发现古代建筑构件; 4月7日,文物考古研究部门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7月30日,来自北京、浙江的重量级考古专家召开论证会,他们认为该古建遗存包含了唐末五代至宋代,部分古建无论是建材还是技术的规格都非常高,建议增加发掘面积(《钱江晚报》有连续报道);...
11月24日,《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将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介绍,这是全国第一部由设区的市制定的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地方性法规。 《条例》共四十一条,分六个部分,包括总则、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主要内容。 《条例》规定,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红色文化遗存保护...
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构成了这个千年古建遗存被发现的脉络—— 今年3月,杭州临安区(9月15日临安撤市设区挂牌)政府大院改建停车场,地面施工时发现古代建筑构件; 4月7日,文物考古研究部门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7月30日,来自北京、浙江的重量级考古专家召开论证会,他们认为该古建遗存包含了唐末五代至宋代,部分古建无论是建材还是技术的规格都非常高,建议增加发掘面积(《钱江晚报》有...
战国时期,曾称霸中原的晋国,分裂成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称,考古工作者在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全国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王俊介绍说,此次考古发掘的偶尔坪遗址地层堆积比较简单,但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遗迹有灰坑、灰沟、小型墓葬、灰坑葬、陶窑、土坑灶、地下建筑基址及地上夯土基址等,时代上从战国早期延续到晚期。其...
图为房址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本报太原11月14日电 记者李建斌1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山西省榆社县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据介绍,此类建筑遗迹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对战国时期地上、地下建筑的形制、工艺及使用功能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偶尔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西周村西的冲沟间台地上,处于太行山中段...
11月10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备受关注的太焦高铁建设沿线文物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联合考古队在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有灰坑、灰沟、小型墓葬、灰坑葬、陶窑、土坑灶、地下建筑基址及地上夯土基址、部分夯土城墙等。 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浊漳河西源两岸,古为北上党地区北端门户地带。从今年5月起,为配合太焦高铁榆社段的地下文物保护工...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对内蒙古金斯太遗址下部第7-8层的年代、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报道。新的研究表明,出自上述层位的石制品组合具有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技术特征,此项研究成果将莫斯特技术遗存在欧亚大陆的分布从西伯利亚往东推进了近2000公里。这一方面对我们研究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群与技术的扩散、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文...
昨日,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和学者在南山遗址4号洞查看发掘工作现场。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居住在洞穴里的人类,只会采集、狩猎,或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活动。中国社科院、福建省博物院和明溪县博物馆考古团队近期对福建三明市南山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 这一团队11月4日宣布:在南山遗址4号洞(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发现了上万颗炭化稻谷,表...
11月1日上午,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研协调会在通城召开,全面部署即将展开的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 据介绍,药姑山垒石文化遗址群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遗存。我市境内(通城片区、崇阳片区、赤壁片区)的古瑶族文化遗存与湖南省临湘市境内的瑶族堆石墓群整体连片,两省联动,形成一个大型古代瑶族先民聚落遗址体系。 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规划实施以堆石遗址保护利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