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广西南丹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并做到保护与传承有机结合。 铜鼓被白裤瑶认为是有灵性的神器,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南丹县通过成立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保护工作。 因此,南丹被确定为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与此同时,南丹县自2008年开始,通...
“抢救性记录瑶族文化遗产公益行动摄制组”近日由南宁启程,赴桂、粤、湘、滇、黔5省区进行为时一个月的采访,预计全程将达2.8万公里。 在中国南方,有一略呈弧形的广大山区,东起广东南雄,西至云南勐腊,北到湖南辰溪,南达广西防城港。在纵横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大庾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罗霄山、雪峰山、九凝山、姑婆山、大桂山、大瑶山、海洋山、九万大山、岑王老山、十万大...
生活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少女,在出嫁之前必须学会织锦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一床“八宝被”是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最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家在瑶民编织的精美“八宝被”上,认出了疑似瑶文字的书写符号,到目前为止,收集到了120多个文字片段。 故事 祖传的织锦里藏着瑶文 7月27日至28日,由中南民族大学专家学者组成的瑶族文字考察团对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多个乡村进行了考察。 在汉中村76岁老人奉兴朝家中,他向...
江明芳和她的团队在香港与澳大利亚客商合影。 瑶族服饰设计师江明芳(右)和瑶绣传人邓菊花合影 2010年夏天,是一个流金溢彩的迷人岁月。“世界瑶族公主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正在乳源县火热进行。在悠扬的瑶族长鼓声中,26名瑶族佳丽身穿款式各异、色彩艳丽的瑶族盛装款款走上舞台,令整个现场俨然成为瑶族服饰的博览会。宛如天籁之音的原生态瑶歌,婀娜多姿的瑶族舞蹈交相辉映。整个比...
图为: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是镶嵌在湘、 粤、 桂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幅员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林业采育场,人口45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5.7万人,占总人口的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口传心授” 传承 “活态”文...
江华瑶族长鼓舞 【背景资料】 江华瑶族长鼓舞是流传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及邻近瑶族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据史料记载和民间口头传说,江华瑶族长鼓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瑶族祖先盘王在山上打猎,不幸被野山羊撞死在空桐树下,他儿子就抓住山羊,剥开山羊皮,砍了空桐树,做成长鼓来敲打,以告慰长眠于九泉之下的盘王先灵。后来发展到祭祀盘王、庆贺丰收,甚至到官府告状都要打长鼓。宋人沈辽...
近日,从国家文化部传来喜讯,临湘市龙窖山瑶族堆石墓葬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了进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特别通行证。 近年来,临湘市政协组织委员加大了对地方文化遗产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力度,配合在全市开展了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等抢救性保护活动,就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交了8份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以临湘嗡琴戏、十三村酱菜制作工艺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遗产进入了国家、省级保护名...
瑶族少女演示绣技。资料图片 2010年7月,粤北“过山瑶反面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广东省文化厅列入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项目。 这项传统手工艺曾经是每一位瑶家姑娘自小便要掌握的“女红”。在韶关乳源的瑶寨里,手艺最好的姑娘叫做“绣娘”,她们仅凭记忆,就能飞针走线,绣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近...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
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比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瑶族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
中新社清远9月26日电 题:瑶族千年“布带木狮舞”面临失传 作者 李凌 陈楚然 一千多年前,瑶族祖先将当年千里迁徙的艰辛历程演绎成一种名为“布袋木狮舞”的独特道具舞蹈,口手相传;而今,这个有着“连州瑶族历史活化石”之称的独特舞种,仅在粤北连州三水瑶族乡挂榜村才能觅见踪迹,69岁的老艺人程善苟和他的9个徒弟成为它最后的传人。 “我从15岁就开始学,从72套舞蹈动作到对歌对诗,整整学了两年。”9...
中新社清远9月26日电 题:瑶族千年“布袋木狮舞”面临失传 作者 李凌 陈楚然 一千多年前,瑶族祖先将当年千里迁徙的艰辛历程演绎成一种名为“布袋木狮舞”的独特道具舞蹈,口手相传;而今,这个有着“连州瑶族历史活化石”之称的独特舞种,仅在粤北连州三水瑶族乡挂榜村才能觅见踪迹,69岁的老艺人程善苟和他的9个徒弟成为它最后的传人。 “我从15岁就开始学,从72套舞蹈动作到对歌对诗,整整学了两年。”9...
30日上午,“2010世界瑶族公主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在广东韶关乳源县落下帷幕。经过精彩而又紧张的角逐,广东乳源的邓赵倩、湖南江永县的王琴以及广西龙胜县的韦蕊等十名瑶族佳丽荣获“中国十大瑶族公主”称号。 参加中国赛区总决赛的26名选手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各个瑶族聚居地,今年6月到8月,她们曾参加了户籍所在省分赛区的比赛和中国赛区晋级赛并最终进入决赛,其中既有就读于中国各大院校的学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