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日,在广西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获得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组委会颁发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奖”。 据了解,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正在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24日至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届时将对其进行审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 本次会议还将对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遗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进行审议。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中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
7月18日,包头博物馆携手四川凉山州博物馆,将推出《凉风天末,彝漆古韵———凉山彝族漆器展》。 届时,将展示我国西南部一支独具地域特色的山地民族———凉山彝族若干年来所保留的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文物,特别是运用于武器、食器、饮器、马具、法器等彝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漆器(文物)。漆器展从漆器制作的割漆、选料、绘图和制作...
近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了白族、傣族、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数据库由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组成。佳能(中国)从所拍摄的2.4万余张照片、428小时视频中整理、精选、编辑从而形成的最终的数据库,内容涵盖了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及火把节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声音以及文字数据,该数据库将成为文化部记录、研究少数民族非...
在昭觉县,有一座专门为彝族服饰设立的展览馆。馆内包含了从古代到现在,所有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服饰。“镇馆之宝”超大百褶裙丹红扎尼,直径8.6米,高4.3米,裙摆最大周长为126米,可谓世界罕见。昭觉县委宣传部阿克鸠射向记者介绍说,制作这条裙子,共花费了100公斤膨其纱毛线,由999名彝族妇女将毛线搓成细绳,然后再将细绳织成布匹,前后经过10多道工序,耗时33天才完成。 阿克鸠...
9月7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了白族、傣族、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数据库由佳能(中国)拍摄、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组成。佳能(中国)从所拍摄的24,900张照片、428小时视频,共2.45TB影像数据文件中整理、精选、编辑从而形成的最终的数据库,内容涵盖了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及火把节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声音以及文字数据,该数据...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彝族“南涧跳菜”不仅包容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一片深情厚谊。 “南涧跳菜”这一绝技是祖传。宝华镇拥政村的彝族汉子鲁朝全,2012年40岁,出生在“跳菜”世家。他爷爷、父亲跳到80岁。他8岁开始学“跳菜”,成年后成了̶...
2012年4月11日,中国首届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在贵州省黔西县杜鹃广场举行,与此同时,规划投资7.5亿的彝族文化遗址黔西“水西古城”,水西博物馆、古驿道、古城门、古街区、彝族文化风情酒店开工建设。 我国彝族以贵州、云南、四川为主要聚居区,目前总人口800万以上,因其历史文化的久远与自主传承,获得国家认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上千项。为让更...
彝族妇女服饰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乡苏坝村热销。近年来,马边县彝族妇女发挥一技之长,在乡场上加工彝族服饰,产品畅销大凉山。同时,风格古朴、独具文化韵味的彝族服饰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彝族服饰打开市场,既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门路,又弘扬了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头饰上的银质饰品制作全过程 彝族的各式女帽 彝族服饰上的烟袋、银领排、新娘用的盖头 左边的三色裙是未经过成年礼女孩的裙子;右边是经过成年礼之后的女性穿的裙子,因为成年礼时的一项风俗要割裙子。 左上图为幼女戴的帽子;右上图为新娘帽;左下图为经过成年礼后妇女戴的帽子;右下图为老人戴的帽子。 左图为小男孩的帽子;右图为成年男子戴的帽子,上面系有英雄结。 5...
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楚雄州博物馆于1995年7月建成开馆,是集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征集、展览教育、学术研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文化事业单位,同时也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7月11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一位彝族讲解员向游客介绍该馆展示的彝族古文字与三星堆文字之间渊源。 座落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泸山北坡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近年来新建立起来的一所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彝族文物较为集中的的藏馆。 7月11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示彝族同胞过去所使用的铠甲。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以“山水田园风光”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普者黑,山美水美,而且有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当你步入景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穿着“阿诗玛”服装的“小阿乃”(撒尼语小姑娘之意),她们或为你撑船掌舵,或背着大三弦为你跳起豪迈的撒尼舞,或为你导游……她们服饰上的每一块点缀物更...
5月4日,彝族传统服饰展示。 当日,中国·昭觉第二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在昭觉县民族文化体育广场拉开帷幕。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亮丽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位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这里彝族服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圣乍、依诺、所地三大方言区的服饰特点,是大小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昭觉的“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