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杨雪梅)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9项“非遗”项目,将成为今后“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点示范项目,并有专门的展示馆和传习所,而29个项目的159名代表性传承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2...
一声调,一声腔,一声黄河绝唱,讲述精彩的黄河传说。日前,大型电视纪录片《风情黄河》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黄河流域文化的关注。 大型系列节目《风情黄河》由延安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出品,延安电视台摄制。该片以流经延安的黄河、黄土风情为重点,内容涉及黄河流域9个省区,把黄河流域的花儿、剪纸、农民画、信天游、腰鼓、皮影戏、社火等大多数中国人童年的记忆,进行系统地梳理挖掘,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繁荣,实质也是非物质文化的衍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基础素材。 雅安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过渡地带,雅安的民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独特而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展示:雅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9年6月1日,以“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 参展“非遗节”,雅安市小办...
广州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即将诞生。昨天起,31名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涉及了粤剧、玉雕、打铜器工艺等多个项目,其中最年轻的传承人仅37岁,是岭南古琴艺术类的谢东笑,而“西关打铜工艺”项目也榜上有名。 名单将公示7天,如无异议,31人将正式成为第二批非遗传承人。据介绍,该批非遗传承人中,最年轻的是岭南古琴艺术类的谢东笑,年仅...
近日,广东省为庆祝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广州举行庆祝粤剧“申遗”成功系列活动的新闻通报会。我国粤剧名家红线女以及广东省粤剧界知名人士、粤剧研究专家和粤剧院团近百人参加。 自2003年粤港澳联合申报粤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在三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粤剧成功“申遗...
76岁的文章湾村簕古龙传承人陈水禄(中)在启龙。 12月9日,在各县(市、区)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市文化部门的审核、公示等程序后,湛江市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规定要求,正式公布了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78岁的吴川飘色传承人黎明在进行飘色上板。 此次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涵盖了目前湛江市2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52名。除雷州沈塘人龙舞、赤坎...
日前,经过浙江省文化厅和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审核,上城区吴山庙会、知味观杭帮点心传统制作技艺、朱养心膏药传统制作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杭州刺绣5个非遗项目入围浙江省向文化部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预备清单,数量位居县(区、市)之首。这5个项目已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认真...
四平戏传习所的学员们正在训练基本功。 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王晓萌曾两次打电话给笔者,“建议你采访一下一位叫陈官购的人,他靠个人的力量,办起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很不容易。” 个人办非遗传习所?这可是件新鲜事。在笔者印象中,2008年7月挂牌成立的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是全国首家地方曲艺传习所,但它却是由福州市财政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 陈官购办的传习所叫做“屏南龙潭四平戏传习所”,他是...
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江传统家具”日前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已获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悉,这也是台山市继“台山广东音乐”和“台山浮石飘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有望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第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以伍炳亮为代表的台山市大江镇人,发现了收藏传统家具的巨大市场潜力,为掌握明清...
黎锦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成功 我省召开表彰大会,谭力等出席 本报讯昨日,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在海口市召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结表彰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力讲话,省领导符桂花、林方略出席。 谭力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新闻报道、陈列展示、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
浙江日报杭州12月1日讯我国到底蕴藏着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们的分布和种类是怎样的?它们的保护状况又如何?今天,记者从省非遗办获悉,我国第一次“非遗”普查日前已告结束。在本次大普查中浙江领跑全国,共投入普查力量23.3万人,投入普查经费6451.2万元,普查覆盖面达到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和乡镇(街道)。 尽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工作的通知》部署,今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组,分别对全区14个地州市的“非遗”普查工作进行了验收,并选择16个县(市)进行了“非遗”普查工作抽查,抽查结果显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知和确认新疆全区“非遗”资源...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这个大展定名为“根与魂”,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恢复往来二十余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 开幕式上,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说:“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邀请两岸民众共同为中华文化‘寻根...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据统计,2006年、2008年我国批准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省(区、市)也评审公布了43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市、县还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 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文化部相继命名设立了闽南文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