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连日来,本市各界群众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陆续开展近40项特色纪念活动。 在丰台宛平城地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汇演6月30日开始。抗战故事舞台剧、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亲历抗战的郑福来老人,现场为观众讲述自己年幼时的所见所闻,英勇的大刀队、奋起抗战的二十九军、三夺三失的铁道桥,深深吸引了众多...
7月1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宁夏博物馆主办的“回乡漫步——宁夏回族文物特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展览从回族概况、宗教典籍、民俗撷英、工艺奇葩和回族人物等方面进行展示,共展出宁夏博物馆馆藏回族文物281件套,其中包括二级文物袖珍《古兰经》,三级文物阿文景泰蓝脂粉盒、阿文铜盆、阿文洒金双耳铜香炉等。此外,展览还图文结合地展示了回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宁夏回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
图为:湖北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世人皆知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但对自古“楚人爱乐”的传统认知并不深刻。 今日,《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开幕,持续2个月的展览,云集了包括湖北省各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这也是湖北各地青铜器最大规模地集中进京展出。昨日,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表示,青铜礼乐器是湖北极具特色的文物,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打好文化营销牌...
青铜鹿角立鹤、越王勾践剑……《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今起亮相国家博物馆,122件(套)精美文物为参观者系统展示了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礼乐文化。 此次展出的文物共分两类,一类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展品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卣、春秋的“随仲芈(mǐ)加”青铜鼎,以及...
6月26日,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为中国古代文物展“大明王朝:金色帝国”举行盛大开幕仪式。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驻英公使衔参赞项晓炜、驻爱丁堡总领事潘新春、苏格兰政府对外事务与国际发展政务部长尤萨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董事长麦克利、中国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等200余名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刘晓明大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驻英使馆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刘大使说,与英国都铎王朝相似,明朝经济繁荣、...
6月25日上午,经过几天的布展工作,一场名为“衣冠明道”的明代服饰文物展览在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馆内开展。据了解,本次展览是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泰州市博物馆承办的一次全省巡回系列展览,宿迁是巡回展览的首站。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中,泰州博物馆带来了40余件明代服饰文物实物,包括补服、长衫、帽、裙、裤、凤头鞋、背心、披风等,全面展示400多年前明代士庶衣冠风貌。据市博物馆负责人刘红升介绍,本...
6月28日,参观者观赏元代景教文物。中新社发 刘文华 摄 当日,《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展览文物汇集内蒙古自治区内12家、区外4家文博单文物共计200余件文物,时间跨度从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展示“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和文明进程。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之际,南京华东文化市场举办“红军文物展”。据收藏家乙万生先生介绍,这批红军时期用过的文物都有着近百年历史,十分珍贵。其中一条用粗白棉布红字写成的“当红军最光荣”的宣传横幅,这是老解放区江西兴国县苏维埃政权宣传队制作的标语。红军穿过的灰布军装、绣有红五星的军帽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战士戴的草帽、使用过的水壶、军号、马灯,包括和敌人作战用的长矛、长枪和大刀等。特别令人难忘...
中国·五台山第五届国际文化旅游月27日举办,来自海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五台山名僧名尼、著名佛教学者云集五台山,并有300余件珍贵佛教文物首次集中亮相佛教圣地五台山。 山西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刘炳龙介绍,高僧大德、名僧名尼、佛教学者即日起陆续在五台山普寿寺等寺庙登坛讲学,各寺庙根据不同宗派,组织佛事交流研讨活动。另外,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还与各寺庙举行菩萨圣诞法会和僧众斋会,启迪智慧,祈祷和谐。 ...
为切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的准备工作,从6月中旬起,安阳博物馆二楼的“殷商社会生活”和“安阳青铜器”两个展览,完成展出使命,撤出展厅,为新展布展腾清场地。 “殷商社会生活”和“安阳青铜器”两个展览,作为安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8年底开展,已历经6年,接待观众数十万人次,为宣传安阳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展示殷墟出土文物的魅力和历史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舍利。 2014年6月14日,“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展出,展出包括佛牙、舍利、跪捧真身菩萨像等29件珍贵佛教文物。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供奉佛牙的金塔。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跪捧真身菩萨像文物。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供奉佛牙的金塔。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14日,“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展出,展出包括佛牙、舍利、跪捧真身菩萨像等29件珍贵佛教文物。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跪捧真身菩萨像文物。 6月14日,在山东博物馆,市民在参观舍利。
图为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许玩宏为捐赠文物的市民颁发荣誉证书。 宋秀杰 摄 被誉为“中华巧女”的工笔画家王玉霞在“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深莞惠三地收藏文化交流展”上参观。 图为众多文物爱好者和收藏家在观看“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深莞惠三地收藏文化交流展”。 6月14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由广东惠州市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三地联合组织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深莞...
近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广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文物展”在广西博物馆开展,共展出115件(套)文物。 此次展出的文物包括作为汉字载体的骨器、青铜器、钱币、陶器、竹简等,藏品的年代远至商朝,近至现代。展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详细介绍,讲述数千年来的文字演变历史;第二部分“汉字的研究与传播”,介绍了字书...
一段岁月,或长或短;一个故事,或精彩或平凡;往事云烟,幻化虚无。站在历史的海岸,目送潮退水落,纸面上的形容让我们看尽繁华与沧桑,但终究是文字的承载、隐喻的暗示,惆怅之余,历史尘埃掩埋的实物因考古而发现,一目了然了一个时代的某一风貌,世人看到了本来的真实。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基本建设的推进,沉眠于嘉兴地下几百年的明代古墓也逐一被揭开,如丰南村明墓、二毛明墓、南山脚明墓、乐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