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古籍修复。 8月27日,一批由于水浸、虫蛀等原因,“患上”粘连、糟朽、絮化等各种病害的古籍静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稽古厅的展柜里,等待即将到来的“医生”。 作为清代皇室的典藏珍籍,在1744年因“乾隆帝下旨搜罗宫中藏书,择善本进呈御览”而被收贮于昭仁殿中,并取汉代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之“天禄...
近两年,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冷清的情形下,古籍善本却以其深厚的艺术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在拍卖市场逆势上扬。纵观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今年春拍的成交情况,古籍专场成交额比去年秋拍提高多达50%,总体成交率基本在75%左右。为了让更多藏家及收藏爱好者对古籍善本的收藏和保护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日前,西泠拍卖邀请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明万历四十二年王氏香雪居所刻《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五卷》,系明代文学家徐渭弟子、绍兴人王骥德所刻。 浙江历来是典籍文化繁荣之地。和平年代里,躺在图书馆里的古籍到底“生活”得如何?为逐步改善古籍保存和保管环境,浙江省近日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以及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保护达标单位,旨在建立古籍分级保护体系,使珍贵古籍得到优先保护。 解决古籍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待修复的“天禄琳琅”古籍。 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待修复的“天禄琳琅”古籍。 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国家图书馆日前启动馆藏“天禄琳琅”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这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项目。 “天禄琳琅”珍贵古籍是清代宫廷昭仁殿所藏宋、元、明本精华。清末...
【故事】“藏”字不完整 因为没藏书? 8月21日上午11时,虽然不是周末,但嵩山少林寺内仍游人如织。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少林寺藏经阁……”一位女导游正为十几名游客讲解藏经阁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今天的藏经阁,已经不是历史上的藏经阁了。”导游的话锋突然一转,吊足了游客们...
一排排整齐的书柜,一本本静默无言的古籍。无须多语,一屋子的书香自然而然引人进入文化的殿堂……走进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特藏书库,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古籍,瞬时让人感到新疆灿烂的历史文化。 据介绍,目前这些被搜集出来的古籍,只是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九牛一毛”,更多的古籍则流散于民间。如何抢救、搜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如何让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得到系...
近日,豆瓣网和新浪微博上流传一本某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银元图集》,网友分析全书588个银元大多是赝品,其中至少232个是完全不存在的、当代造假者胡乱搭配的臆造产品。作者是一家书店70多岁的退休职工,家住旧货市场附近,退休后开始收藏银元。为此书作前言的是作者同事,自己也说不懂银元,勉为其难。责任编辑是该社副社长,读者打电话反映此书问题,他回答说当时未与有关专家沟通,是因为信任老先生,而且编辑部没有...
古籍善本 古籍善本 古籍善本 古语有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意在指出不可轻弃故旧。一些放久、翻旧的书即使黄斑点点、纸张破损,爱书人仍会视之为老朋友,珍爱有加。一是因其阅读价值高,二是因其别有一番岁月味道。 当喜新厌旧已成为快节奏生活的常见现象时,不要新书要旧书、做新为旧听起来像是与时代逆行。但与电影、戏剧中被刻意制造出的有陈旧感、残破感的道具相类似,将古籍影印做旧也有其独特价值,背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冬梅经过近10年来的研究考证,确认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宋刻百川本《茶经》为世界上现存时间最早的《茶经》版本,并经过认真校勘发现这个版本的《茶经》有错讹30多处。 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陕西杨凌召开的“中日韩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开披露后,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认为,这项研究,为茶文化特别是《茶经》研究做了一项...
吴焯批校跋本《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 7月12日举槌的2013西泠春拍,“古籍善本专场”将推出杭州 (钱塘)及浙江周边地区特色文献、名家藏书九十余种。其中最瞩目的当属八千卷楼旧藏、吴焯批校跋本《唐大诏令集》——这部“吴校本”的代表性著作,称之为清初校勘学的重大发现也绝不为过。八千卷楼藏书是南图藏书中源自私家藏书楼最早...
整理楹联拓片 整理五台山谱牒 修复古籍 150余万册古籍价值连城,仅省图就有近10万本亟待修复 阅读提示 150余万册古籍存量,26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山西一直以拥有不少珍贵的古籍善本而自豪。中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称:三晋古籍用“价值连城”四个字根本不足以度量其珍贵价值。“纸寿千年”,纸张的保存时间到了千年,...
收藏鉴赏古书,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还必须有深厚的古籍版本知识,要真正的“懂书”。昨日,成都故事邀请成都市收藏协会的古籍收藏专家彭雄老师,给市民们讲述了古籍收藏的知识和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在昨日的故事会上,彭雄老师首先讲述了一个古籍收藏“捡漏”的故事。他说,那是2006年,一个福建书友带了一册线装古书到成都。这本书名叫《南岳旧稿》,一看这书的纸张、印...
赵万里像 陆林汉绘在赵万里(斐云)先生(1905-1980)不算太长的七十五年生命历程中,竟有五十二年的工作时光,与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相伴;而今收入洋洋三卷《赵万里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著述文字,也绝大部分与此相关,则其一生为书,可以想见。 当然,除了书,赵先生在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亦不乏可观:年方二十,便在大学临毕业前离校赴北平,拜时任清华国学院导师的王静安(国维)先生为师,并兼助教。19...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