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6日,媒体报道了成都宽窄巷子附近发现大量南朝佛造像消息后,引来读者关注。为何在市中心会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南朝佛造像?为何这处古遗址又恰好处在唐代罗城旁?两者究竟有无关联?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最新推测—— 古遗址过去可能为寺院 100余件南朝佛造像集中出土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就怀疑这里曾经有过寺院,只是目前尚无史料佐证。16日上午,家住下同仁路附近的73岁的袁光培告...
12月17日消息,今年11月以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距离宽窄巷子200米远的下同仁路126号的原成都市水表厂厂区内,陆续发掘出了80余件石刻佛像及残件,被确定为南北朝到唐代的作品。目前,这批文物已经送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这批佛像将经历1年以上的修复。
早在1995年,考古工作人员就曾在西安路附近发掘出精美的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数年后,同样是在宽窄巷子一带,宽巷子等地又取得类似发现,令人不禁猜测,宽窄巷子一带在南北朝时期是否是佛教寺院的聚集区?今年9月至11月,为配合成都文旅集团的用地需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下同仁路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上月底,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出土了一批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其中以数量较多的南朝佛像最为珍贵,同时...
近日,距离宽窄巷子不远处的下同仁路古遗址,经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大量南北朝至唐时期的石刻佛像现身,个别造像还有贴金;其中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少见。 记者了解到,该遗址位于下同仁路,北与实业街相邻,东南方向距宽窄巷子街区约200米。同时,遗址区东部的地表现保存有一段城墙体,南北长约45.5米、最宽处约23.5米,最高处约6.7米。据悉,2012年市经考古队确认,其属于唐代...
拨开层层黄土,一尊尊南朝佛像穿越一千五百年时光重现人间。佛像嘴角那一丝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让在场的考古人员也连声惊叹——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下同仁路原成都水表厂一处空地进行例行考古时,意外发掘出了100多件精美佛像。个别佛像上的贴金尚存,闪耀着夺目光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更是极为罕见的珍宝。据悉,这批石刻佛像多属于南朝时期,弥足珍贵。这也是近年来,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规模的南朝造像。 ...
“一中心三群落”格局初具雏形 12月9日,成都市第70家民办博物馆邛崃市古韵博物馆完成注册登记。至此,成都市“一中心三群落”的民办博物馆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2010年11月,成都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形成“一中心三群落”发展格局。一中心指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三群落则分别是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洛带博物馆聚落以及青城山博物馆村落。 ...
昨日记者获悉,经过材料报审、专家评议、提问答辩、现场考察等环节,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被成功批准设立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因此成为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市级文博考古研究机构,同时是国内第三家荣获此殊荣的文博考古研究机构。 据了解,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所属博物馆包括...
备受业界瞩目, 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4成都珠宝展”于12月4日上午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徐德明先生、中宝协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孙凤民先生、成都市博览局会展服务处处长钟谦先生、中宝协副会长杨似三先生、中宝协副会长史洪岳先生、中宝协副会长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杨绍武先生、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李...
初冬的寒意已逐渐扫尽一片秋华,真正的寒冬即将来临。近十年来,中国珠宝市场的蓬勃飞速的发展有目共睹,成为了全世界珠宝界关注的焦点。庞大的消费群体,强大的市场购买力,欣欣向荣的国家发展成为中国珠宝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受国际政治经济,尤其是受国内相关政策的影响,珠宝市场受到了许多冲击,整个中国珠宝市场增速急剧下降,珠宝专业市场严重饱和,全球网络电商飞速发展。如何消化过多的产能?如...
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4成都珠宝展”即将于12月4日—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一、权威主办打造、行业资源汇聚 近年来,成都珠宝市场发展迅速,海内外珠宝品牌和商家纷纷进驻成都,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组织举办行业内三大展会——北京、深圳、上海,此次落地成都,也是将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珠宝资源带到成都,旨...
2014年11月20日,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星堆博物馆协办的中华文明探源公共考古论坛在成都举行。到场人数200余人,不仅仅有来自考古、文博界的专家学者,还吸引了广大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参与本次论坛的社会人士来自广州、西安、成都等不同的地区,从事的职业涉及金融、教育、传媒和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本次论坛包括三方面的...
11月13日,四川成都洛带“博客小镇”博物馆街在洛带民办博物馆聚落正式揭牌。继大邑县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之后,又一条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街”即将向游客和市民开放。 据成都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博客小镇”博物馆街项目是成都洛带民办博物馆聚落聚集提升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所有建筑皆为富有“小上海”韵味的海派风情建筑。现已有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成都刻韵木刻博物馆、成都石韵石雕博...
11月13日,四川成都洛带“博客小镇”博物馆街在洛带民办博物馆聚落正式揭牌。继大邑县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之后,又一条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街”即将向游客和市民开放。 2014年上半年统计显示,成都市博物馆总数已达113家,博物馆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民办博物馆达69家,进入国家三级博物馆的有5家,这些都让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按照规划,成都明年将形成“一中心三群落”的...
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正科甲巷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旧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唐宋时期的成都街坊遗址,其中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唐末排水渠。工作人员透露,这次考古清理出了房屋、排水沟、道路以及玉器、钱币等重要生活遗物,对研究唐宋时期的成都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今年6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即将展开基建的一医院旧址进行了例行考古发掘。在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工地上,工作人员在...
成都正科甲巷发现唐宋遗址,再现马可·波罗笔下“繁华的大城” 沟渠、水井、人家……继2007年,在成都市大科甲巷以东江南馆街考古发现了唐宋街坊遗址后,今年6至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正科甲巷3号(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旧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唐宋遗址。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易立表示,正科甲巷遗址的年代主要集中于唐末五代至宋元之交,所体现的文化面貌与其东南方向的江南馆街遗址相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