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2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武侯学堂”寒假培训班和杜甫草堂博物馆2015寒假诗歌训练营同时开课。以此为标志,成都各大博物馆正式开启“寒假模式”。 祠堂千秋、智慧诸葛、英雄刘备、忠义关公、猛将张飞……上午9点半,一张张精美的PPT带领30名小学员进入到三国的历史世界。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由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研究专家和金牌讲解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将带领孩子们全面感知三国文化的魅力。 ...
2月2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43届梅花艺术节开幕。800多棵梅树、100多盆梅花盆景和300多盆梅花桩头以及人工雪景,为游客营造出一份“踏雪寻梅”的诗意。 据杜甫草堂园林部主任江波介绍,本届梅花艺术节以“香梅春韵”为主题,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四川本地30多个品种的梅花,还有100多盆精心打造的梅花盆景和300多盆梅花桩头供游客观赏,其中有40多盆梅花古桩头比较罕见。值得一提的是,游客还将...
60年王朝转身,6年永陵侧目。完整展现中国前后蜀(902年-965年)时期历史风貌和文物的成都永陵博物馆在闭馆改造、扩建后,将在春节后分步骤对公众开放!预计将在清明节前后全部开放。成都永陵博物馆闭馆改造、扩建6年后,2015年将呈现怎样崭新的面貌? 昨(26)天,记者提前走进了正在封闭施工的成都永陵博物馆,其陈列宣传部副主任刘仕毅昨天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成都记忆、历史文化、群众路线是闭馆改...
文物不再只陈列在博物馆里了,尤其是一些很少公开展示的文物,将让你“带回家”!记者昨日获悉,在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等大力支持下,成都首个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锦点(锦点网和锦点手机客户端)即将上线。该平台将把成都113座博物馆揣进市民的手机上,有着最新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测绘技术、三维信息化展示技术。 把113座博物馆带回家 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
运用新兴媒体手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使用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推出首个文化文物大型智能数字化平台“锦点”,为成都市的113家博物馆、635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4213件珍贵文物在数字平台上安了一个“家”,同时也使得很多具有重要意义却无法长期展览的文物得以与公众见面。 据成都市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负责人介绍,“锦点”目前分为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两类应用,其后台...
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了解到,东华门遗址已确认将建遗址公园,近期将开始相应规划方案的编制。不过,由于刚刚开始着手准备,目前关于遗址公园的规模、风格以及开工和开放时间等细节尚无法透露。 2013年10月到今年6月,为配合“成都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地下停车场和地面篮球体育公园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获得重要成果。发掘中,考古人员在这一区域发现了从汉代至...
昨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其实离我们很近。会议的决策、透露的信息都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市民最关心什么,也正是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关心和立足解决的问题,比如交通、社保、城市建设。 打开2015成都蓝图,我们看到成蒲铁路与地铁1号线南延线将穿越田野与城市、购物天堂成为新的城市表情、唐时明月在东华门遗址公园生动呈现……请跟随成都晚报记者的采访、整理,找到“市民最关心”的答案吧。 交通 ...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126号(原成都市水表厂)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和收获。现场出土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100余件,其中多数属于南朝时期。这是成都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出土南朝佛像。 这次出土的佛像数量多、类别丰富、时间跨度长,保存完整,为进一步认识南朝佛像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贴金佛像当年可能是被随手扔掉 南北朝,是一段夹在十六...
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杜甫草堂浣花祠、木刻廊、红墙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及唐风遗韵整治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概算的编制并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完成评审,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日前,市发改委经研究,同意实施杜甫草堂浣花祠、木刻廊、红墙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及唐风遗韵整治工程。 据悉,该项目投资概算为601.8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00.74万元,其他费用72.41万元,预备费28.66万元。...
目前的成都,尽管冬日的寒风刮得人直打寒战,但是成都的邮市却暖融融的。记者昨日走进成都文殊坊邮票市场发现,由于近期整个邮市行情不错,邮市里比往常热闹不少,面对红火的生意,邮商们更是个个喜笑颜开。 一家柜台上,邮商老陈一边忙着整理刚到货的2014年邮票年册,一边对记者说道:“今年邮票年册又涨了不少,你今年准备买几套,年底了估计2014年邮册价格还要往上涨。”另外,邮商老陈还向记者得意地介绍说:...
自2013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止2014年12月22日,已完成全区314家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和清真寺34件文物的认定工作,录入文物基础数据1600条,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12月16日,媒体报道了成都宽窄巷子附近发现大量南朝佛造像消息后,引来读者关注。为何在市中心会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南朝佛造像?为何这处古遗址又恰好处在唐代罗城旁?两者究竟有无关联?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最新推测—— 古遗址过去可能为寺院 100余件南朝佛造像集中出土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就怀疑这里曾经有过寺院,只是目前尚无史料佐证。16日上午,家住下同仁路附近的73岁的袁光培告...
早在1995年,考古工作人员就曾在西安路附近发掘出精美的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数年后,同样是在宽窄巷子一带,宽巷子等地又取得类似发现,令人不禁猜测,宽窄巷子一带在南北朝时期是否是佛教寺院的聚集区?14年9月至11月,为配合成都文旅集团的用地需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下同仁路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上月底,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出土了一批南朝至唐代佛教造像,其中以数量较多的南朝佛像最为珍贵,同...
日前,四川成都市《黄龙溪明代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方案》(草案)征求意见会在双流县文旅局召开。双流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局、黄龙溪政府、黄龙溪景区管理局等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单位就《黄龙溪明代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方案》(草案)进行讨论。对方案的基本框架及近、中、远期的规划设想都表示赞同。就道路的整改、未来道路的规划、停车场的搬迁、现存居民的搬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