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
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对此时期的笔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当受骗。 一般而言,明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如青花人物故事笔筒,直口,...
玉璧足(严格来说叫“拱璧底”,与唐——明初的宽厚平足有异,下面简称玉璧底)是明中后期至清三代时期广泛运用的一种民窑削足方式。 其特点为: 1、足脊较普通明清带底釉的削足宽,特征为外足高,内足底,中间端面为宽弧线。按宽度分可分为宽玉璧和窄玉璧。 2、内部均有跳刀纹和部分带有收心镙纹及同心圆状旋纹,和深挖足的痕迹,底无釉 3、按削足的足型分,可分为内足垂直和内足内斜两类...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 ,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
泾阳茯砖茶老茶 驼队启程 茯砖茶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始自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陕西泾阳,是茯砖茶的原产地、发祥地。泾阳茯砖茶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早也最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茶品,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和生命之茶。明清及民国时期,泾阳茯砖茶的产销达到极盛,除行销我国西部地区外,还远销中东、中亚、俄罗斯等40余个地区和国家。 9月19日,“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在泾阳...
近年,成器于明清两代、盈掌之大的竹木雕眼镜盒不时亮相于藏市和拍坛,随着其在市场上露面次数的增加,渐已在为杂项器类中的一个新卖点。据一位专收竹木杂器的朋友介绍,如今古玩市场中明清眼镜盒的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因其价格提升,一些好东西得以在市面上出现,对收藏者而言也是一个“捡宝”的机会。 明代至清中期前眼镜片学是和舶来品,眼镜在文人与上层社会中也不多见,尚属一种奢侈品,为贵人之物。诚如明代文学...
明 绢本 设色 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公元1470—1559年)。诗文书画,独步一时。山水师沈周,又善画花鸟蔬果。早年细致清丽,中年用笔粗放,晚年粗细兼备,而得清润自然之致。书法晋唐,大字仿黄庭坚者尤佳。门生众多,影响很大。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此卷画周子吁别墅,作于嘉...
邢台南和百泉大石桥,经年过后,繁华不再,倦态尽呈 邢台南和百泉大石桥镇水兽被盗后的遗留现场 始建于明代的河北省邢台南和百泉大石桥,经年过后,繁华不再,倦态尽呈。近年来,又接连遭遇镇水兽被盗和生活垃圾的肆意掩埋,一座承载历史风华的古石桥,行至今日,竟遇到倒逼消失的尴尬。所幸,在民间文保志愿者不遗余力的吁求下,当地文保部门欲将其重点保护。 现状:镇水兽被盗与垃圾侵蚀 百泉...
挂在钟楼上的牌匾 重约2008斤的铜钟 中楼前竖立着一座功德碑 仿古韵房檐 古韵钟楼 内悬千公斤铜钟 沿着黄河二路一直往西走,就到了沙河街道办事处钟楼孙村。路北,一处新建的小型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三层的仿古亭楼,在旁边一排排新建的现代化楼房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走进广场,一块树立的大石头上刻着“钟楼广场”,石头周围是一块绿地,初冬季节,树木和花草已经干枯,只留几...
洋文物 强盗的信用问题 有消息说,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近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谁买的不清楚,现在中国土豪多,文物市场的土豪也多,不排除是内地土豪买进。但我对这件“文物”是否为真,真有些担忧。 这件文物叫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认定此罐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主要依据其底部“放山居643号”字样。“放山居”主人阿尔弗雷德·莫...
明初洪武时期,曹昭根据自己收藏玉器古物的经验,写了一本指导人们进行玉器古物收藏与识别的书籍,取名《格古要论》,书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了书画、版本、器物、用具等多方面知识,其中有关玉器的内容占有相当的位置,玉材的档次、玉器的名称、用法都有谈及,同时也讲到了古玉的沁色,主要是关于血沁及土沁方面的内容。“有红如血者谓之血玉,古人又谓之尸古,最佳。”也就是说曾经人葬,又同尸体相关,在埋藏过程中受到尸血侵蚀而...
玉器里第一次发现了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史书记载,在商代最繁盛的武丁时期,郡王武丁曾经和一个叫鬼方(今陕西的北部、内蒙古、蒙古共和国和贝加尔湖一带)的北方民族进行了长达3年的战争。把贝加尔湖、和田、妇好墓的玉器联系到一起,专家触摸到了战争的缘起。战争就是为了取...
南阳玉文化是中华玉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玉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南阳凤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独玉铲,说明南阳玉文化在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出露端倪,可见南阳玉在中华玉文化中的悠久历史。南阳独玉玉质坚硬,色彩斑斓,为玉中上品,古玉工多在独玉上下工夫,楚人卞和所发现的"和氏璧"经多方考证为南阳独玉所创,并以此演绎了"价值连城"、"完壁归赵"和"传国玉玺"的故事。此点更显示了南阳玉在中华玉文化中的代表...
作为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有绢画、布画、纸画,多为民间艺人的工笔重彩人物卷轴画,俗称道师画、庙画等。 水陆法会始于南朝梁武帝,到宋元明三代达到高峰,清代时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水陆画分为上下二堂,上堂绘诸佛、诸菩萨、诸声闻、缘觉、诸天、天王明王、天龙八部、三清等,下堂绘忠臣烈士、阵亡将士等。上堂水陆画像人物是超度者,下堂水陆画上是被超度者。一般大型水陆法会上,一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