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0日从山西祁县宣传部获悉,走红网络的祁县“塔坚强”文峰塔近日修缮完工。 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工作从8月初开始,通过搭设钢架对塔体进行修缮。修缮后,自夯土台现存的坡面用青砖砌筑砖砌体直至塔底,形成一个较大的平台承托塔身并使其受力均衡,保证所砌砖台承受塔体的重量。此外,还对塔体受损部位进行了重点修补。 该文峰塔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位于祁县东观镇涧村,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里未核定...
记者:近日,受关注的洛阳古城(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项目传来消息:经过3年的酝酿和规划,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该项目共投资85亿元,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文化示范区。您怎么看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类旧城改造背景下的旅游古城再造运动? 周志红:古城的老房子由于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居住需求,对它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改造是有必...
9月5日至12月21日,“气度与风范——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玉器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玉器、金镶玉器及嵌宝石金饰品共95件。 明代实行封藩制度,皇子皇孙分封各地为王。这些藩王生活奢华,不亚于皇帝,其所佩戴与使用的玉器都精美华丽,尽显皇室的气度与风范。建国以来,江西已考古发掘明藩王墓数十座,成为全国明代出土玉器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次来京展出...
陕西横山县民间捐资为“闯王”李自成建造衣冠冢 横山县长峁墕村敞阳湾发现一处明代民居群,共14孔窑洞,目前全部掩埋在土下。图中插旗处就是窑洞所在方位。 近日,在陕西省横山县召开了一场“李自成故居学术研讨会”,知名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在横山境内意外发现的一处明代民居群(14孔窑洞)遗址展开讨论。经研究论证,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初步判定李自成故居在此遗址内。 ...
近日,娄星区对在城市建设施工中发现的一座明代古墓(据称刘氏家族墓)组织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古墓发现地为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据文物部门初步考证,古墓由三合土筑成,墓室内壁有彩绘图案,墓中出土有陶罐、铁质棺钉若干。 古墓被发现后,建设工地立即停止施工,省、市、区文物考古部门对文物进行了有效保护,在古墓周边立警戒线,派驻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由省有关考...
古墓被挖掘机破开 14日,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新建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闻讯赶来数百千群众到现场进行围观。 据文物工作人员介绍,在娄底市是第一次发现古墓里面墙体有色彩鲜艳的马车、人物绘画。 当地政府派出近百名警察、民兵赶来维护现场秩序。经过施工队伍和文物工作人员在现场发掘,古墓由石灰等建设成的一个长约4米、高和宽约1.5米的整体墓体,大石板当成了墓门...
前几天,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当地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在墓室的墙上发现了色彩鲜艳的绘画,有人物、车马仪仗等。昨天,省文物局专家赶到现场,发现壁画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据娄星区文管所负责人介绍,古墓发现地点是一处刘姓族人的祖坟,由于道路施工,需要对坟地进行迁移,迁移时发现了三合土,怀疑是古墓。10月8日,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介入进行抢救性...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景德镇南窑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景德镇南窑不仅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更为研究唐代手工制瓷业和青釉瓷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物证。 作为此间举办的第十一届景德镇瓷博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景德镇南窑学术研讨会吸引了50余名全国考古、文博专家与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认为,现有的南窑遗址成果有两大意义。一是...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玉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玉器与陶器同为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我国先民在磨制石器的时候,发现玉料并加工成玉器,把它制成生产和生活用具。他们认识到玉高于石,便把它作为装饰艺术品,后来又发展为贷币——璧,以至把它作为帝王权力的最高象征——玉玺,影响所及,百姓也把玉印作为信用的根据。世俗的权力象征,又转化为最高的神权象征。这一切,使玉器文明在古代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领域,发...
明代景德镇青花工艺极度成熟, 衍生出一些新的品种,如色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青花加彩主要集中于官窑,永乐、宣德的青花红彩、成化的斗彩和嘉靖、万历的五彩都是明官窑的成功作品,明代青花加彩瓷对清代乃至日本等国的青花瓷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景德镇青花加彩瓷的彩绘瓷按工艺方法可以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古代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每一种工艺的呈色都有局限性,同时采用两种工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
元代 元青花造型:陶瓷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
宣德炉的特点一是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炼次繁,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三是闪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传世的宣德炉很少很少,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曾一度为官府烧制...
五彩瓷成熟于明代,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高峰时期,分别为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国内外收藏者对五彩瓷的热度不尽相同,今天小编就带您分析下国内外收藏市场对五彩瓷的不同态度。 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时期的官窑作品,传世极少,仅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有少量出土,相信宣德窑五彩在明中期也难为藏家所见,更谈不上外销了。中外对五彩瓷器的态度分歧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