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现在世界上大藏家追捧的茶叶末釉瓷器大部分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它们的拍卖价格高得让人咂舌,最少也值500万元,价高者达1500万元。如此高利必然产生仿品、赝品;同时由于全国性的拆迁扒建使得不少地下古瓷得以重见天日,而这方面至今没有权威的论证。小编特整理一些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1、茶叶末釉瓷器年代特征: 从宫中传世品来看,清代茶叶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稍早,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美,主要...
“手工制作玲珑茶最重要的是要静心,用心感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好茶。” 日前,桂东县寨前镇的桂东植物园里,玲珑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秋桂一边为鲜茶叶杀青,一边向围拢过来的游客讲解玲珑茶制作要领。 当天,桂东县在这里举行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当地玲珑茶制作技艺、客家采茶调、普乐土陶烧制技艺、六月六禾苗节、桂东板凳龙、竹编技艺、拼布等7个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中展...
“目前,我省已有3处文化遗产拿到申遗‘入场券’。”昨日上午,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介绍,我省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明清城墙(荆州、襄阳)、恩施鹤峰容美土司遗址3处文化遗产,也已被列入“预备名单”。 黎朝斌详述,3处遗产均在2012年同一批进入预备名单。 其中,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是唯一的工业遗产项目。这一项目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为代表,完整展示了300...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这一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约3000年。 今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宣布: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树根,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根据树根所在地层年代的碳14测年技术的科学测定和出土陶器等遗物的形态特征确定,这批树根生...
日本,中国古代称之为“东瀛”,与中国隔海相望,在其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中,许多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特殊意义的中国文物漂洋过海,定居他乡,在日本被尊为“国宝”。但是由于它们常年隐身东瀛,其来源和流转的过程往往鲜为人知,甚至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国内也鲜有专题著作追溯研究那些藏于日本的中国文物的前世今生,而日本学者富田升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文物流散的研究,特别是近代流向日本的中国...
田螺山出土的类似茶壶的陶器,说明当时当地先人可能已用这个作为饮茶工具了。 余姚考古现场发现的古茶树根。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这是记者昨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昨联合在杭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
浙江余姚市田螺山,一座海拔高度不过5米的小山头最近有了新发现。昨天,记者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与河姆渡同时期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三批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距今达6000年左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此次田螺山遗址茶树...
昨天下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召开关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为山茶属树根 余姚是我国重要的绿茶...
德化民国时期的茶具主要有茶壶、茶盘、茶杯等。民国时期德化的茶壶以彩瓷为主,有青花也有白釉,但粉彩显然是主流。这一时期的茶壶有提壶和执壶两类,常见的造型有圆形、扁形、六棱、八棱等。茶壶的造型是关键,常见品价廉,稀有品价高,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则。一件造型优美,壶面清新,色彩艳而不俗,品相完好的茶壶,即为上品。茶壶的使用离不开水,尤其是滚烫的开水极易伤害壶的壶面,使之掉彩,可以说茶壶的品相是...
1942年6月,抗战进入白热化,这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动荡的政局,还有经济的重创。由于物质匮乏,满目疮痍的中国物价逐日飞涨。如何赚钱维持生计,成了国人心中的头等大事。 处于象牙塔中的文人们,也感知到了这种“生之艰”。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妻子高君箴,有次买菜回家,发现忘了买丈夫最爱吃的莲藕,待到转回市场时,价格已经翻了一倍。那晚有朋友造访,谈及当时的形势,郑振铎对朋友说:“太可怕了,今后不知道该如何活下...
宋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时期,更将中国茶文化发展至鼎盛,被茶学界称为“龙凤盛世”。自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太祖赵匡胤便有饮茶癖好,宋朝历代皇帝亦如此。 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仪,春秋大宴皆有茶仪。皇帝也经常赏赐茶叶给官员、学生、寺僧、百姓,接见北朝契丹使臣亦赐茶。士大夫文人也以茶仪为集会仪式,以致宋徽宗还亲自作《大观茶论》,全文2000余字,首序言,次分地产、天时...
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那么汝窑功夫茶具怎么养呢? 1、天青釉汝窑器皿,在使用过程中,千万不能用水...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昆明杨普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普龙向专家介绍“大家”。 6月21日上午9时,茶都杭州,大家云集,四海茶友云集翁家山,共同见证“大家”顶级普洱收藏茶正式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成为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普洱,首开高端普洱茶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先河。 云南省茶科所原所长王平盛,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朱珠珍,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副会长陈列,以及浙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