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出土的隐青瓷壶 6月18日,岳西县文物局和该县河图镇政府接到群众报案,称河图镇岚川村枫树组发现一座古墓。经文物部门初步考察,墓葬内被破坏严重,且有明显盗墓痕迹。专家认为,该座古墓建设规模较大,结构精致,对研究当地丧葬习俗、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6月19日,岳西县文物局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该墓葬进行挖掘和清理,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的精美影青瓷壶和部分瓷片。经文物专家分析,这是一座...
传承有序 据北京匡时介绍,《四猎骑图》乾隆年间进宫,由四片素绢册片改裱拼成一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活风情画。画面笔触质朴有力,设色典雅,两宋院画风格斐然,但画卷无落款,作者可能是徽宗朝代的翰林书画院的一位宫廷画师。 据考证,这件作品收录于《石渠宝笈》第六卷。《四猎骑图》入宫后,存放于清帝问政与休息的养心殿。画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
在习惯上,人们把福建地区生产的瓷器,都称之为建窑瓷。在建瓷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建黑”和“建白”两种瓷器。前面说过,“建白”指的是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器;而“建黑”,就是指宋元建阳窑烧造的黑釉瓷器。建阳在宋时属建州管辖,故称建窑,或称建阳窑、乌泥窑。这是狭义的“建窑”概念。建阳窑始建于晚唐,至两宋达于顶盛,到元代就逐渐衰落。其实,所谓建窑黑釉瓷,建阳水吉镇一带是它的主要窑场,除此,在宋元时期,同在福建...
宋代定窑瓷器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那么宋代定窑瓷器品种有哪些呢? 宋代定窑瓷器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
小西坝,位于江北慈城前洋村,官山河与姚江连接处,隔江与鄞县的大西坝对接,是古之船只往来慈江、姚江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突出。由于姚江河床位置的不断变化及水利设施的不断更新,原有宋代小西坝遗址已不可见,现址留存两座小西坝闸体,一座为1964年老闸,已废弃,另一座为1993年新闸,仍发挥着排灌功能。2013年08月干旱时节,随着姚江水体不断消退,暴露出了疑似古小西坝基础遗存。姚江...
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福建省顺昌县发现多件当地出土的宋代瓷谷仓,其中有两件尤显重要。 宋元祐二年(1087)青釉刻划花堆塑水波纹带盖瓷谷仓 罐子口,直腹下稍鼓,下收至底,饼足;盖直口,弧顶,宝珠钮,宝珠钮外贴波浪纹如盛开的莲花;罐口沿下凸弦纹一周,口与弦纹间阴刻斜方格纹,上下腹部堆贴水波纹,水波纹间阴刻三层三排鼓钉对开大门,门上有翘角两脊顶,右侧阴刻八竖行文字:“千秋万岁,仓库常满,典...
瓷器包装是一种生活日用器皿,同时又是根据各时代人们审美意识创作出的工艺品,是实用性与艺术美和谐统一的产物。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凸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已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宋代的制瓷技术精益求精,在工艺、造型、釉色和装饰上,既各具风格特征,又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交错关联,并相互仿效,...
宋代官窑瓷器 ,“官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么如何鉴别宋代官窑瓷器呢? 要鉴别宋代官窑瓷器,还是要从它的胎釉入手去进行辨别。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与汝官窑的烧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创烧时间上几乎是先后衔接的,同出于...
汝瓷在宋代五大名瓷中以它的希有占据榜首,以它的釉色之美可称之冠。宋代汝瓷以玛瑙入釉这一现实基本上得了专家,学者及收藏界的认可。在宋代汝州盛产玛瑙、石英、玉石。自古就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而汝瓷以玛瑙入釉从这一理学觉度上看汝瓷的釉色也就可以想象出、玛瑙有多少种颜色、汝瓷就应有多少种釉色。汝瓷的釉色取决于玛瑙的釉色,汝瓷釉色的名贵。而取决于玛瑙颜色的珍贵。而并非汝瓷以天晴釉为上、天蓝釉珍贵。玛瑙颜色的...
北宋早期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但也有胎壁较粗厚,因瓷土淘洗不够精致而含有杂质的器物。中后期瓷胎呈淡灰色或灰色,胎壁厚薄均匀,表明瓷土洗练技术渐趋纯熟,但此时烧造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特征有灰胎,质地较粗。有浅灰胎,质地细腻,浅灰色接近白色,很悦目,青瓷中的梅子青、粉青、月白等富有美玉质感的这类青瓷就是在此类胎体上出现的。有棱线的器物在棱线处可以看...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其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北宋早期龙泉窑器物皆为淡青色釉,釉层透明,表面光亮,色泽青中泛黄,釉色有失纯正。中后期,龙泉窑早期的淡青釉瓷器已经停烧,这时改烧青黄釉瓷。釉层薄是因为还原气氛控制不好,致使釉色优劣不一。好者青中带黄,劣者呈黄绿色、淡黄和砖红色,釉中甚至还有鸡眼。釉面开片较多,釉层常常有聚集成点状的现象。釉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钙,所以釉面光泽很强,缺乏柔和感。釉...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首先对宋代民窑有个大致了解: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建窑、吉州窑、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四个窑系。这一讲先讲北方民窑。 磁州窑 1918年,直隶巨鹿,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大旱。旱了以后怎么办呢?抗旱打井,很多人合伙打井,挖来挖去挖出瓷器来了。当...
木构河堤全景。 蚝壳水沟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通报了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发掘状况。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为配合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中山三路以南、越秀中路以东施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清理南汉至宋代大型桩板结构的护坡遗存以及宋代用蚝壳与石板垒砌的散水遗迹。 南汉至宋代...
1974年,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成功发掘,举世震惊,它的发现、发掘充满了故事,40多年后,亲历者细述发掘过程—— 林祖良(左)向本报记者细述古船出土的往事 (陈小阳 摄) 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近日,广东媒体来泉追寻“海上丝绸之路”的踪迹,其中,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内的宋代海船备受关注。这艘古船对泉州人来说并不...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着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