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虑到普尔加托里猴的体型、颜色和浓密的尾巴,它几乎就像是一只现代的松鼠 根据一项研究,最新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普尔加托里猴的化石骨骼揭示了这种灵活的小动物大多数时间都在食用水果和攀爬树木。在罗利市举办的古脊椎动物学会第72次年会上所描述的这些化石是首次发现普尔加托里猴头部以下的骨头,之前只有牙齿揭露了它的存在。 耶鲁大学一位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也是研究的合著者斯蒂芬-切...
据共同社消息,日本冲绳县立博物馆美术馆宣布在该县南城市的Sakitari洞遗址发现了距今约有一万两千年的人骨化石、石英材质的石器以及兽骨等物。 消息称,此次出土的有儿童的犬牙一颗、石器三件、遗址附近海域采集不到的海产贝壳两枚,以及可能是食用后残留的野猪骨头。该馆称,“这些将作为揭秘旧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线索。”旧石器时代的人骨和石器在同一遗址出土尚属首次,也是日本国内时间...
卫星图片揭示美国怀俄明州大分水岭盆地化石遗址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了一张通过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美国怀俄明州大分水岭盆地土地覆盖图,显示了该地区可能存在化石的地点。 古生物学家们往往会花费许多时间寻找绝种生物的化石。按照传统的方式,他们会寻访已知的存在化石的地点,或者研究新的可能存在化石的地点。 2009年, 美国古生物学家Robert Anemone意外地发现一个全新的化石遗址。...
牡蛎化石 杭州城北莫干路与萍水路交叉口附近一建筑工地,挖土机挖至地下近20米时突然发现了一大片看起来像牡蛎的贝类外壳。这些贝壳最大的超过40厘米长,最小的也有15厘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占地约150平方米、厚度约45厘米的地层中密密麻麻布满了这些“贝壳”,一个挨一个,一个叠一个,从外形看,这些贝类外壳同属一个品种,数量可能达到上万个! 这些贝类...
图为古象臼齿化石。赵志强摄 图为化石所在断面地层。赵志强摄 近日,一支油田钻探队在甘肃华池县城壕乡一村庄拓宽井路时发现古生物化石。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初步认定所发现化石为古象化石,地质年代为第四纪(约260万年前),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
9月10日,长庆油田钻探队在华池县城壕乡庄科村集洼沟拓宽井路时发现古生物化石。庆阳市、华池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调查,该化石点位于集洼沟杨树咀子公路东边,暴露化石的断面长约94厘米、宽约60厘米,部分化石仍淹埋在近23米深的土层中。已发现的化石中,有大型动物上下颌骨、臼齿和两块颈椎骨。一块臼齿长27厘米,宽7厘米,重8千克,另一块长28.5厘米,宽7.3厘米,重9千克。还有...
永州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部分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近日在永州道县对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发掘,昨天,专家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3万5千年至10万年左右,由此判断,早在3万年以前,就有人在道县的福岩洞生活。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在道县乐福堂乡后背山福岩洞内进行发掘,至昨天共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
化石指的是存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要经历成百上千年时间才能形成,有的甚至要经历上万年。近日,一名民间收藏爱好者在黄岛辛安街道南辛安前河沿岸,发现了几块疑似人类头骨的化石。大家怀疑,这是被前几天大雨冲刷出来的:这边有一个牙齿,带着牙床,这基本确定是一个头盖骨化石。 潘进和在黄岛辛安文体中心经营一家文物店。这几块疑似人类头盖骨,是他几天前在南辛安前河寻宝时发现的。记者注意到,这几块头盖骨表面...
地处鄂西荆山山脉的湖北南漳县一带是楚国发祥地,其民间“端公舞”是楚宫祭祀舞蹈,已流传3000多年。而如今,仅剩9人的戏班子年龄最长的82岁,最年轻的也已42岁,如何将这块楚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下去,当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18日来到南漳县薛坪镇薛家坪村,村里有一个破落的四合院,屋主秦大武今年42岁,是“端公舞”的第七代传...
记者日前从河源市博物馆了解到,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中,河源恐龙博物馆镇馆之宝——“黄氏河源龙”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这是我省唯一被列入此保护等级的化石。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黄东告诉记者,此前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黄氏河源龙”,堪称“双料国宝”(图为黄氏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