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苏氏祠堂古建,现存有门楼和正厅,清朝光绪年间建筑 门额匾题“燕翼怡谋” 该村80多岁的老人苏文超、苏文泽介绍了苏氏祠堂的碑刻“创业垂统” 东山村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沿海一处岬角上,东临杏蕊湾,西频二塘湾,玄武岩平台地貌。 最近,在该村发现一座清朝光绪年间建筑,现存门楼和正厅各一座,门楼一座一开间,面阔3米,进深4.2米。正厅一座三开间,座东北向西南,面阔13.6米,进深8....
娘娘寨内城9号夯土基址 发掘全景(省文物局供图) 娘娘寨遗址发掘祭祀坑 娘娘寨遗址出土西周晚期玉璜 郑国举国东迁,缘起于一次朋友间的密谈。 密谈的一方是郑桓公姬友,时任司徒——掌管土地、财政的大官儿。当时西周积弊深重,周幽王又宠信褒姒,干了不少不着调的事儿,导致社会上暗潮涌动,危机四伏。身处漩涡中心,姬友深知大难降临,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作为郑国国君,他存了点私...
今年7月,隋炀帝皇后萧后的冠饰从扬州运往西安修复,当时引发了多方关注。目前,修复工作进展如何?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了解到,专家在给冠饰做X光探测后,发现了四根发钗和一些带状物,对其外形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最新进展:萧后冠饰轮廓显现 去年,隋炀帝墓在江苏扬州的发掘震惊全国,其中隋炀帝萧后墓葬出土的冠饰,国内罕见,但保存状况极差。 从残留痕迹判断,冠饰原来放置...
日前,盖州市民在盖州南关普济寺正门南胡同约70米处发现了一段青砖长墙。经盖州市古城办工作人员确认,此处为明代盖州南城墙遗址。 城墙遗址高约1.9米,长约50米,整体由青砖砌筑,看起来坚固无比,部分保存完好的青砖上有模糊印章痕迹。 盖州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墙周长3260米,石条垒砌的城基宽8.5米,顶宽7.75米,青砖砌面,中间夯土。据《奉天通志》载:盖州卫城,辽辰州旧址。洪武...
南宋建筑基址(局部) 东汉陶钵 10日至10月21日,为配合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西区二期地块开发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考古发掘过程中,主要发现有东汉土坑墓1座、南宋建筑基址(柱基)1处、清代土坑墓4座、清至民国时期水井4口;出土完整及可复原遗物559件。 东汉土坑墓葬系在宁波老城区(明州罗城)范围...
10月28日,接城固县五郎庙镇当地群众报告,在五郎庙镇政府西南方西城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一器物,疑是青铜器。接到报告后,城固县文物旅游局迅速赶赴现场。 经查看,该器物为一青铜樽,残。随后,对现场周边进行了清理察看,未发现其他器物。目前,该青铜樽已交由城固县博物馆保管,对发现文物及时报告并上交的群众进行了表彰奖励。
“西藏阿里地区两处古象雄王国时期墓地遗址处,新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并出土大批珍贵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的这一考古成果,为古象雄文化的复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西藏阿里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滥觞于此。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7世纪初,雅砻部落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象雄开始衰落。 ...
晚报10月29日刊登题为《晓店宋庄发现西汉时期古墓群》的文章,报道南京大学联合市博物馆对晓店青墩遗址周边的宋庄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青墩遗址南侧约150米处三台山景区工地,发现西汉时期古墓群。在其中一座古墓当中,发掘大量文物,包括陶器、铜器以及铁器,更为珍贵的是,在这座古墓中,还发现5枚保存完整的陶俑头,这在考古工作中实为少见。 石锛 纺轮 昨天,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晚报报...
昨日上午11时许,泉州市民吴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报料,在泉州鲤城区常泰街道新塘社区一在建工地上,前天,工人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 昨天下午3时许,海都记者与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考古人员黄伟,一起来到现场。经考古人员初步勘查推断,该墓或建于明代。 墓地呈长方形,其顶部的一个墓洞特别显眼。考古人员测量后发现,该墓宽约2.8米,墓洞直径约50厘米。往墓洞里瞧,因里面被泥...
近日,岳西县文物局对境内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历史典故进行挖掘和搜集时,在该县白帽镇发现了一处建于道光年间的百岁坊遗址。 百岁坊遗址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文革时期的破坏,但雕刻有“百岁坊”的牌匾、碑记、道光帝敕封的“恩荣圣旨”依然清晰可见。据当地祝氏家谱记载,此坊尧封之妻赵氏,系赵家冲大幸翁之女,生于干隆二年三月初四,生有七子一女,五世同堂,殁于道光十六年七月,享年百岁余,葬于牛栏坳,受有道光皇敕...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穆棱市文物管理所获悉,经考古确认,在穆棱市福禄乡康乐村东南山发现一处大型旧石器历史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3万年。 据穆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倪春野介绍,该处遗址面积4万余平方米,地表采集石器136件,原料以燧石、安山岩和玛瑙为主。类型包括石核、完整石片、断片、断块、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和工具残块等。 专家介绍,该处遗址勘探确认文化层厚度0.30—0.50米,根据石...
唐大明宫中央官署遗址区域正在进行的考古工作取得进展: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的出土和首个较完整“四合院”的发现,为判断唐朝中央官署机构的形制布局和“复原”皇权体制下的官僚机构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唐大明宫是唐朝长安城的三大皇宫之一,尤其盛唐以来一直是唐朝中央的中枢之地,其含元殿、宣政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据文献记载一直是中央官署所在地。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宫官署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春...
新华网拉萨11月2日电 “西藏阿里地区两处古象雄王国时期墓地遗址处,新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并出土大批珍贵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的这一考古成果,为古象雄文化的复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西藏阿里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滥觞于此。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7世纪初,雅砻部落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象...
昨日上午11时许,泉州市民吴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报料,在泉州鲤城区常泰街道新塘社区一在建工地上,前天,工人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 昨天下午3时许,海都记者与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考古人员黄伟,一起来到现场。经考古人员初步勘查推断,该墓或建于明代。 墓地呈长方形,其顶部的一个墓洞特别显眼。考古人员测量后发现,该墓宽约2.8米,墓洞直径约50厘米。往墓洞里瞧,因里面被泥土覆盖,看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