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余杭博物馆从杭州市考古所接收了自余杭义桥出土的文物500余件。义桥考古工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部的余杭镇西北侧,东距余杭镇约4千米,南距南苕溪约2.5千米,西部和南部为天目山余脉,墓地东侧平原为义桥村,故名。 2007年4月,有市民举报称,杭州余杭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义桥工业园区内施工过程中,屡次发现古墓葬。得知消息后,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下辖的余杭博物馆高度重视,即会同杭州市考古所和余...
近日,浙江省临安市玲珑街道派出所接到举报,祥里村村民在混塘湾斗挖宅基地时发现古墓,出土文物被现场施工人员拿走。接到派出所通知后,市文物监察大队、市文物馆工作人员迅即赶赴现场,联合对此事进行调查取证。 在举报人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踏勘,发现现场400余平方米的山坡被挖平,几座古墓已被挖,其中有两座墓后壁仍悬挂于壁上。墓壁用青砖砌筑,墓顶用子母口石板覆盖。墓深2.4米,墓室长约2.2米,宽...
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铜勺。 古墓群挖掘现场。 刘玉幸 摄 记者3日从重庆市北碚区文管所获悉,该区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发现的古墓群,已被专家证实是西汉古墓。考古人员已从墓中挖掘出青铜古剑、陶器等30余文物。 10月13日下午,在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工人在地基井下作业时发现地下有铜制器物残片,还挖出棺材,铁剑,青铜矛,陶罐碎片。 北碚文管所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踏勘。经...
翁牛特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展示“中华第一龙”(10月31日摄)。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日电 被专家学者苦苦寻找20余年的中国国宝“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和翁牛特旗博物馆田野考古工作者历经两年考察被确定。 翁牛特旗博物馆于1987年在民间征集到玦型黄玉龙形器被中国文物部门定为一级文物而加入国宝行列。考古学界普遍认定此件玉龙为“中华第一龙”,并被国内外红山文化研究领...
11月26日上午,由山东省济宁市政府主办、金乡县政府承办,光善寺塔22件唐代珍贵出土文物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布。光善寺塔位于金乡县城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亦称文峰塔。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此次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经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步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六角形四级...
记者从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考古现场获悉,经过考古队员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工作日前已接近尾声并取得可喜成果。共清理唐宋时期古墓葬20座,发掘清理墓葬出土了三彩炉、陶罐、青瓷碗、铁鼎等各类文物30余件。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德州大屯水库建设工程,更好地做好地下文物保护,按照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工作办公室要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州市文物处、武城县文化局,组成了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联合考古工作队,自10月中...
自江苏姜堰城区原坝口工地挖出唐宋古币后,29日,该市文物人员仍在发现地继续考古挖掘,并加强了安保措施。27日晚7时许,姜堰城区原坝口广场工地传出挖出古钱币消息后,姜堰市文广新局文物科负责人窦亚平、文博人员陈炜、当地派出所警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保护和清理工作。29日,窦亚平告诉记者,经清洗分类,发现被挖出的古钱币有“开元通宝、祥符元宝、熙宁元宝”等25个年号、56种版本,共43...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日前宣布,考古人员在埃及南部卢克索市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12尊2300多年前的狮身人面像。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说,狮身人面像是在通往古埃及女神穆特神庙的一条古路上被发现的,这条新发现的古路现今大部分已埋于地下。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地点刚好与连接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的卡帕什路相交。埃及文化部部长法鲁克·胡斯尼说,这些狮身人面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第30王朝最后...
记者从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考古现场获悉,经过考古队员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工作日前已接近尾声并取得可喜成果。共清理唐宋时期古墓葬20座,发掘清理墓葬出土了三彩炉、陶罐、青瓷碗、铁鼎等各类文物30余件。 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德州大屯水库建设工程,更好地做好地下文物保护,按照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工作办公室要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州市文物处、武城县文化局,组成了大屯水库地下文物联合考古工作队,自10...
江苏多位文史专家经3年考证研究,日前确认常州金坛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该市三星村遗址出土的蚕图腾,将我国养蚕制丝技术推前上千年。 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专家组历时3年反复论证,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丝绸之路之源——丝源、绸源、路源均在吴域大地,也就是现在的太湖流域一带。 该院院长吴炳伟表示,“吴地,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在地处吴地的金坛三星村遗址发现的权杖,上面就有蚕宝宝影像,这是几...
自江苏姜堰城区原坝口工地挖出唐宋古币后,29日,该市文物人员仍在发现地继续考古挖掘,并加强了安保措施。 27日晚7时许,姜堰城区原坝口广场工地传出挖出古钱币消息后,姜堰市文广新局文物科负责人窦亚平、文博人员陈炜、当地派出所警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保护和清理工作。 29日,窦亚平告诉记者,经清洗分类,发现被挖出的古钱币有“开元通宝、祥符元宝、熙宁元宝”等25个年号、56种版本...
1985年,北京市海淀区南辛庄金代2号墓曾出土一件卍字纹铜镜。铜镜呈圆形,直径15.6厘米。镜背边缘出廓,廓宽0.9厘米。圆钮,以钮为中心装饰有双勾线卍字纹图案,其外为两圈细弦纹。整体装饰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突出。现藏于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 卍字纹是一种古老的装饰纹样,早在新石器时期,世界上很多地区就开始出现了卍字纹。根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卍字纹几乎遍及所有古代文明地区。比如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北欧的...
写有年号的漆片 自省文物局、菏泽市政府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菏泽沉船考古成果后,外界对此保持高度关注。此后,记者赴菏泽进行了深入采访。相关专家透露,在随菏泽沉船出土的117件珍贵元、宋时期文物中,不少文物被掩盖在元青花的光环下。其实,更多古沉船的秘密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物上。 巴掌大漆雕再现失传工艺 沉船出土漆雕共两片,其中一片在黑色漆底上书写...
考古人员小心地清理沉船残骸。 古沉船出土的凤纹小盘。 古沉船出土的鱼纹高足碗。 随着元代古船的出土,文物考古热在菏泽当地迅速升温。当地人表示,古船发掘给菏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提升,甚至超过了当地一年一度举办的菏泽牡丹节。连日来,古船遗址发掘现场已迎来多批慕名而来的参观客 ,来自各地的文化组织不断云集现场,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还当起了临时导游。在船舱中,考古人员不但发现了瓷器等文...
本月23日,济南市考古所在济南县西巷南段路东的施工工地中,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唐宋时期的经幢。而事过3天,这件珍贵的文物依旧被泡在水中。由于该工地的负责公司至今没有与考古所达成发掘协议,这一考古进程也就被搁置了起来…… 繁华路段惊现唐宋经幢 发掘一天即被停工 22日晚上,在省城县西巷南段路东的施工工地中,正在施工的工人们挖土时遇到了一个“障碍R...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